奇书网

奇书网>量子和粒子物理学何以解释一切存在 > 第13章 粒子物理的创立(第2页)

第13章 粒子物理的创立(第2页)

电磁力与强核力的量级差别非常大。电磁力可以移动原子周围的电子,使化学反应(比如生火)得以发生。强核力则涉及移动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它能引发核爆炸。

电磁力是关于粒子与光子场的耦合的,并且粒子通过虚光子进行交流,所以从逻辑上讲,强核力也有自己的场,并且夸克能与之耦合,盖尔曼把这种场称为“胶子场”。你懂的,因为它把粒子胶合在一起。

接下来,我们要赋予夸克一种属性。光子场中粒子的耦合能力叫电荷,盖尔曼需要一种属性使夸克与胶子场耦合,他选择了一个不太有用的词:色荷。

“黏性”这个词可能更适合,但盖尔曼确实有自己的理由。不同于电荷的两种形式(正电荷与负电荷),色荷有三种,这让人联想到光的三原色。

夸克有红、绿、蓝三种“色荷”,它们通过胶子结合在一起,颜色相互抵消,形成整体呈“白色”的质子和中子。夸克并不是字面上的红色、蓝色和绿色(实际上它们没有颜色,参阅附录Ⅴ),我们通常把它们画成红色、蓝色、绿色,只是为了故意造成混淆。

费曼关于电子和光子的量子场论是量子电动力学,因此盖尔曼把关于夸克和胶子的量子场论称为“量子色动力学”(QCD)。这个名字来自希腊语中的“a”,意思是颜色。

看来我们被困在这里了

费曼关于轻子的QED理论和盖尔曼关于胶子的QCD理论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在QED中,一切都可以用相反的术语表示:吸引与排斥,正与负,物质与反物质,等等。我们可以通过颠倒方程和图表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强核力涉及三种色荷,因此不再是改变立场的问题。有三种不同选择的时候,“相反”这个词就不再适用。

此外,反夸克还有反色,分别是反红、反蓝和反绿。也就是说,如果QCD成立,我们就必须解释六种色荷。电荷是光子以相反的方式运动的结果,但胶子不同,盖尔曼必须对它们的古怪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

我们需要一种更复杂的费曼图,在这种图中颜色可以转换。

电子和正电子都带有电荷,而夸克可以互相交换色荷。假设有两个夸克,分别是红色和蓝色,胶子场可以转换它们的颜色,红夸克变成蓝夸克,蓝夸克变成红夸克。

QCD图用螺旋线代表胶子,两个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这样计算/描绘:

夸克之间移动的胶子把蓝色荷带到左边,把红色荷带到右边。这意味着在来回穿梭的过程中,虚胶子是色彩丰富的。

色荷交换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强核力总是相互吸引,而电磁力既可以吸引,也可以排斥。因为虚胶子有多种颜色,每一端都有夸克。根据定义,胶子把一个夸克的色荷转移到另一个夸克,如果去掉其中一个夸克,对应的胶子就会空下,其中的色荷将无处安放。

夸克有色荷,这是它们与胶子场耦合的另一种说法。夸克永远不会独立存在,因为夸克的本性就是“通过胶子与其他夸克结合”。强核力总是具有吸引力的。

其对应的术语叫“夸克禁闭”。夸克总是成对出现(介子)、三个一起出现(重子)、四个一起出现(四夸克),等等。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裸”夸克—真实的术语—尽管那些变态的物理学家竭尽全力地想要看一眼。

我们把两个夸克放在胶子线的末端(介子),让它们在磁场中旋转,直到胶子管折断。

遗憾的是,当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胶子会产生额外的能量,并立即把这些能量转移到夸克场,在裂口两端产生新的夸克。一个介子变成两个介子。夸克不会单独存在,即使它们被强迫分开。

在费曼的QED中,光子不具有电荷(它们引起电荷);但在盖尔曼的QCD中,胶子和夸克一样拥有色荷,这意味着胶子可以与胶子相互作用,随意地来回交换量子彩虹。

我们知道,质子由三个夸克组成,胶子在夸克之间来回移动。最开始我们认为三个胶子呈三角形,但由于胶子能彼此交流,现在我们认为夸克之间的胶子呈Y形。

这也意味着胶子不需要夸克也能粘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纠缠胶子对,我们称之为“胶球”。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新增加的复杂性使QCD比费曼的QED更令人印象深刻、更错综复杂;但从另一种角度来看,QED优雅得多,它只需要一种交换粒子,而QCD需要好几个(8种胶子才能交换所有的颜色组合)。感谢上帝,夸克只有两种,对吧?

奇异的魅力

盖尔曼的上/下夸克很伟大。把它们按正确的顺序组合起来,我们就能解释粒子动物园中几乎所有已知的粒子。关键词是“几乎”。

有一个粒子是特殊的。不能把K介子描述成上夸克和下夸克的组合。它更像是一个上夸克与一个较重的下夸克胶合在一起。

考虑到电子有几个已知的、重得多的相对粒子(μ子和τ子),盖尔曼认为下夸克也一样。K介子的行为的确很奇异,所以盖尔曼用“奇异”这个词给第三种夸克命名,并给出了QCD中所有必需夸克的列表,来看看吧:

盖尔曼用复杂的数学方法预测了上夸克和下夸克,但即使不是诺贝尔奖得主也能发现这张表缺少什么。如果下夸克有一个更重的对应粒子,难道上夸克不应该也有一个吗?如果存在第四种夸克,这张表不是更简洁、更漂亮吗?

物理学家谢尔顿·格拉肖相信有第四种夸克,并计算出了它可能具有的性质。有一些细微的证据可以证明它的存在(科学家预测K+和K0粒子会转变成更轻的粒子,盖尔曼的三夸克理论也是这样预测的,但实际并非如此),但格拉肖很大程度上是凭直觉,他认为宇宙应该是完美的。

很多时候,科学家是顽固的怀疑论者,他们不相信没有证据的想法,但有时他们也是人,也怀有憧憬。

格拉肖深信大自然是美丽的,所以他给他憧憬的粒子取名为“粲夸克”(1)。迷人的大自然使夸克更加和谐、对称。他的乐观在1974年得到了回报,粲夸克被发现了。记住,在物理学中,有时你可以期望大自然知道她正在做什么。

“3”显然是个神奇的数字

在阿瑟·克拉克的科幻名著《与拉玛相会》(RehRama)中,人类发现了一处被外星人抛弃的建筑,它是由一个迷恋数字“3”的物种建造的。人类发现了有三条裤管的外星人服装、三联体的建筑,这个神秘物种的每个决定似乎都被复制了三次。大自然也有类似的困扰。

在粲夸克得到验证的前一年,事实上也是《与拉玛相会》出版的那一年,小林诚把这种对称而简洁的想法又推进了一步。QED中有三种物质粒子—电子、μ子和τ子,所以也许QCD只是重复了相同的趋势。

粲夸克是上夸克的“胖姐姐”,奇夸克是下夸克的“胖姐姐”。还会有第三代吗?小林诚不相信必败的设想,他给这些夸克取名为“底夸克”和“顶夸克”。它们分别在1977年和1995年被发现。

在《与拉玛相会》的结尾,人类还有许多困惑:外星人是谁?为什么它们选择“3”?在粒子物理中,情况也是如此。

为什么夸克和轻子都有三代?有第四代吗?三个世代与三种色荷有关联吗?没人知道。

也许有一天,我们能突破胶子线的禁闭,分解出一个独立的夸克,然后进一步了解它们的行为。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得到裸粲夸克、裸奇夸克和裸上夸克。如果我们足够幸运,终有一天我们能够瞥见裸底夸克(2)。

(1) 格拉肖的命名是“charmquark”,意思是“魅力、美好”,所以这个词最早被翻译成“魅夸克”。中国物理学家、教育家王竹溪先生将其翻译成“粲夸克”—“粲”与“charm”谐音,出自《诗经·唐风·绸缪》中的“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其中“粲”是美好的意思。“粲夸克”这个译名沿用至今。—译注

(2) 原文是“om”,字面意思是**的下身。—译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