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这里有一篇颇具煽动性的打油诗,主题是观察,据说作者是哲学家、神学家罗诺尔·纳克斯:
曾有个年轻人开言道:“上帝
一定要认为太稀奇,
假如他发觉这棵树
存在如故,
那时候却连谁也没有在中庭里。”
答:
“敬启者:您的惊讶真稀奇!
咱时时总在中庭里。
这就是为何那棵树
会存在如故,
因为注视着它的是——您的忠实的——上帝。”(4)
神奇的头脑
维格纳的意识论非常勇敢,但很自然,它被误解了,尤其是被新纪元运动(5)的某些成员误解了。你可能没有听说过所谓的“量子灵性教义”,但我可以介绍一二。
当你在网络上检索量子力学时,会看到一些关于科学、晶体、锻炼、左翼政治、佛教、印度教、素食主义、瑜伽、自我认同和冥想方面的文章。所有这些都是值得讨论的有趣的话题,但它们与量子力学没有任何重要的联系。
量子灵性论是“实在性哲学”介入的地方,因为许多精神导师声称,既然意识能够影响现实,那你就可以通过思考使事件发生。在这里我对他们的教义稍加改写,但由于他们的理论涉及量子力学,我想这是公平的。
在这一点上,我需要说清楚的是,灵性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每个人在生命的某些时刻都会接触到。事实上,量子力学的许多奠基人都是极具灵性的人(尤其是薛定谔与泡利)。但我们必须在是与非之间画一条线。
观察可能会引起波函数坍缩,但并不能决定我们最终处于哪种本征态。这仍然是随机的。
在薛定谔方程中,每个可能的本征态都有一个与之相关的“概率幅”,它告诉我们现实的可能性。最终的状态是由可能性决定的,而不是由测量决定的。
尽管我们可以说意识使一种本征态具象化,但绝不可以说我们能影响这个过程。你是现实的观察者,但你不影响现实在量子意义上的形式。如果想让世界更美好,恐怕你还得按部就班,做一个好人。
过去,维格纳版的哥本哈根诠释一直是辩论中有趣的部分,它很好地解释了猫的悖论,因为是猫的意识使它自己的波函数坍缩。但扪心自问,这仍然是一个骗局。
它说我们不知道波函数是如何坍缩的,也不知道意识是什么,但这两种东西以某种方式把我们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它又一次把宇宙的奥秘推向黑暗的洞穴,说:“答案就在这里,但不许偷看!”
大脑是神秘的,但神秘并不意味着“违背自然法则”,它只是意味着我们还不知道其中的细节。在解释量子观测时,我们没有理由援引超自然现象,却有相当多的理由忽略它。
(1) 《玩具总动员》的主角,一个牛仔玩偶。—译注
(2) 原文是“infinityandbeyond”,出自《玩具总动员》中巴斯光年的台词“Toinfinityandbeyond!”(飞向宇宙,浩瀚无限)。这里采取直译。—译注
(3) 在水果摊挑选牛油果时,你可以通过捏一捏来判断它的成熟程度,从而选择软硬适中的牛油果。但在你捏一捏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改变了牛油果的软硬,也就是“测量”使“状态”发生了改变。—译注
(4) 本诗的译文参考了马元德的译本,见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马元德译。—译注
(5) 新纪元运动是20世纪60~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社会与宗教运动,主要是指把个人化的信仰与传统的宗教信仰融合在一起。—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