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李中莹婚姻心理课免费观看 > 第十章 如何与老人家相处(第3页)

第十章 如何与老人家相处(第3页)

所以,回归原来生命传承的安排才是正途:有了新生命,就让他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父母用足够的时间给孩子营造轻松、快乐、满足的家庭生活。这样,孩子才有最好的成长空间,能够充分培养出照顾本人人生的能力。

第四,当老人家已经完成了他们人生里工作生涯的过程,身心开始衰退了,从工作中退出(也就是退休)后,应该享受颐年之乐,他们的生活应该是没有压力的,而只有乐趣、欣慰。现在年轻一代为了赚钱,赚更多的钱,背井离乡,把孩子交给老人家,一年都不回一次家,美其名曰多赚些钱让老人家老年时可以享更大的福。其实,没有哪个老人家想要更多的钱,他们更想要的是孩子多点时间在身边,多点时间回家探望他们。

老人家的退休生活

过去很多人对“退休”二字的理解不是有错误,就是不全面,例如:

·工作做不来了,身体羸弱、有病,所以需要退休。

·退休就应该休息,什么都不做。

·身体状况良好,为什么要退休?

·退了休还可以做有工资的工作吗?

一般情况下,退休是指劳动者因年老、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力而从已经从事多年的行业或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相关的工资及福利亦相应地调整。退休人员可能会继续担任减少劳动量的有偿工作,但亦有可能从事公益性质的工作,或者转向研究学问、技术,或者把时间放在个人喜爱的事物上,同时本人慢慢地衰老,踏进老年阶段。

大部分人退休后都是选择一些压力及精力投放大大减少的事务。老人家已经把人生中最宝贵、最有精力的几十年贡献给了家庭及系统(企业、社会、国家),他们有充分的资格与权利选择度过余生的方式,其他人,尤其是子女,不应该横加干涉或操控,更不应该妨碍老人家去做本人喜欢或想做的事,处处以“为了老人家好”的借口去操控老人家的生活。

从旁看到老人家做你不认同的事,若老人家愿意,你也许可以给他一些意见、建议。如果老人家不愿意听从,亦是他的权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事例及有效的处理模式。

若老人家选择服用一些你不认同的保健品,建议你先深入研究并收集资料,若无害而只是浪费一些金钱,且数目不是太大,告诉自己: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有权利、有资格浪费一点钱;若有害,则把权威资料给老人家看,然后咨询医生或把保健品送去检验,若涉及金额太大,带着资料去公安局,咨询是否有可能是非法传销或卖违禁品。

若老人家独自生活,没有伴侣(丧偶、离婚),很有可能坠入爱河,子女在大方向上应该抱支持、鼓励的态度。老年时可以再次感受到爱与被爱的滋味,是很难得的机会。在具体的人选上,若子女不认同老人家的选择,提醒自己:这是别人的事,你无权干涉(连邻居、朋友的事你都管不了,何况是你的长辈?你有什么资格可以这样冒犯父母亲)。友善的态度反而能让你从旁看得更清楚,就算是没有结果的一段爱情,对老人家来说也是很难得的呀!若你担心老人家受骗,可以深入了解一下对方(用你想得出的方法,收集一些无可辩驳的证据给老人家看),假如真的是骗局,则紧守钱包,也劝老人家在看清楚之前不要花大钱。若老人家就是不听,则告诉自己两点:一是,老人家自己的钱,他有绝对权利决定怎样花;二是,老人家看到真相心碎时,给予其真诚、没有鄙视的爱及支持。

老人家越来越老,很多问题会日渐出现,给子女带来很多煎熬、忧虑。子女需要多思考,让自己在心理上增加一点点力量:

·每个人有来到世界的一天就一定会有离开的一天,这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珍惜跟老人家在一起的每一天,多为他们做点事,这样老人家离世后才不会留下什么遗憾与内疚。每当考虑要不要为老人家做一件事的时候问问自己:若不做,他日会有遗憾、会内疚吗?

·不要去做超出本人能力的事情,这会伤害到家人的安定生活。也不要做会给其他系统,包括社会带来伤害的事,因为这样会让老人家带着遗憾及内疚离开世界。

·用这样的思维模式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天你本人也会变老。如果到了老人家现在的年龄及状态,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

善终辅导

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身体衰败,疾病缠身,最终死亡。这一点人人都知道,但是眼看着自己的父母经历这个过程,尤其是走这人生的最后一段路,子女是非常悲伤难过的。这份悲伤难过,是父母对我们的非常有特殊意义的认证,不可避免,无法用技巧消除。若试图逃避它,则会造成更大的身心问题。

当父母病情进入最终阶段时,很多人用“怕老人家接受不了”的借口而选择对他们隐瞒这个消息。这对老人是非常大的不尊重!我们没有权利剥夺任何人的知情权,这是他的人生、他的权利,他是最应该知道这个情况的人,而他有权利不让任何其他人知悉。

他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也许他有一些心愿或者私事想在离世之前进行处理,对他隐瞒病情已进入最后阶段的消息,最终只会让他带着遗憾离去。

有时子女对老人家隐瞒病情,其实是他们自己内心软弱,不能面对这个信息。

当年轻的一辈能够面对、能够带着悲痛告诉老人家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就能够跟老人家谈谈,他还有些什么心愿想完成:

·想做而未做的事,想去而未能去的地方。

·想再见某些人。

·有话想带给某些人。

·有些事情想完成。

带着平静和尊重(不否定、不批评、不阻拦)去思考能够为老人家做多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这是在减少老人家在离世时的怨、愧、悔、憾,让老人家走时多一分安详、平静、尊严。

·怨:事情效果不好,认定是别人的责任,心怀怨愤。

·愧:事情效果不好是自己造成的,心中有愧。

·悔:做了不该做的事,心中懊悔。

·憾:应该做的没有做,心中有遗憾。

“愧”及“悔”需要老人家做点事以达到平衡;“怨”需要老人家把操控心收回;“憾”则需要子女等为老人家努力完成,给出承诺。

老人家的身后事,也应在他生前说清楚,特别是以下问题:

·财产的分配,权利的安排,立好遗嘱。

·葬礼的方式,以及一些特别的要求。

·一些可能有的遗愿,要代为传达的信息等。

有关的技术性、礼仪性安排,应预先选好服务提供者,并与他们建立联系。还应该约定数个可以信赖的好友,到时协助你做好这些事。老人离世引起的悲伤情绪以至家人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是有其他年老、体弱多病的家人,或家族人数较多,需要有人协助协调、联系等工作。

老人家离世引起的哀伤情绪是正常的,不应亦无法有效消除。正确的态度是接纳这份情绪,积极地投入生活和工作。不要急于驱走这份情绪,带着这份情绪,专注于做好每天的工作,过好每天的生活,落实好自己每天的责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