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跟老人家沟通、互动、相处,想维持一个融洽、和谐、愉快的氛围,甚至想老人家有满足、安心、幸福的感觉,应该先修改一下我们的行为准则。
我们想要的——
老人家平静、开心、有幸福感。
我们与老人家能很好地相处和沟通。
我们没有必要做的——
证明我们说的才是对的。
教他们什么来证明我们更优越。
所以在和老人家沟通时,我们要专注在“我们想要的”那些方向——
灵活地岔开话题,不接招。
山不转水转,当老人家坚持聊一个你没有话说的话题时,你就转向他一直很感兴趣的话题(这需要你平时细心观察)。
如果老人家还是坚持聊你没有话说的话题,那不妨找个借口提早离开。
把压力转为共同愿景。为什么要谈共同愿景?第一,梦想总是要有的;第二,心中有了这愿景,自己工作就更有动力了,这会让老人家思维更正向,开心的憧憬多了,负面思想就相对地减少了。比如,你的经济能力负担不起给老人家买房子,以前总是避开这个话题,现在不妨主动跟老人家谈理想的房子应该是什么样的,一步一步地在老人心中描绘出这房子的样子,每次就用它来改变话题。
跟老人家的相处
针对老人家普遍存在的不安全感、失控感,以下的相处模式可能会很有帮助,这包括——
一、请他分享他年轻时突出的成就、一些证明他很有力量的往事。
二、老人家比年轻人更强、更多的就只有一项:人生经验。所以,当你借个题目向他请教,请他谈谈他的经验时,他就会越说越兴奋、越说越有劲。
三、告诉老人家你欣赏、敬佩他们的地方,这会加强他们的存在感,也就是让他们感到活得有价值,他们心中的力量便会增加。
我从来不教人说假话。你不认同老人家说的话,又不应说假话,那么可以怎么做呢?你可以这样做——
一、改变话题:“这事改天再谈。”
二、对他们说:“你说的话有道理,我要好好地思考一下。”
三、把“球”交给他,说:“你说的我觉得有点困难,有其他可能性吗?”假如他给你压力,你就退回到上面的“这事改天再谈”或“你说的话有道理,我要好好地思考一下”。
总而言之,不要跟老人家在语言上进行对抗。他们很容易受伤,而他难受,你就会更难受。老人家会因面对自己力量的减弱而担心、恐惧,所以让他说一些能增加他力量的话题便能增强他的自信。以上的相处模式全部都是对症下药,能够很好地应对老人家内心力量不足的状况。
应该让老人家照顾孩子吗
社会现下普遍的情况是:年轻人上班或创业,孩子则让父母照顾。
这样的安排从表面上看是一举三得:
其一,把年轻人的时间释放出来,更能专注在事业、赚钱上,毕竟赚得更多,全家受益。
其二,老人家清闲在家,对孙子又特别喜爱,天天有孙子陪伴逗乐,就像成语里说的“含饴弄孙”,是老人晚年的福气。
其三,小孙子成长需要有人在身边给予很多的照顾,年轻人忙,老人家空闲,把孩子交给老人家照顾,年轻人就可以放心出去打拼了。
然而,上述三点其实隐藏了很多严重的、伤害这个系统发展及壮大的、正逐渐成为系统包袱的问题:
第一,每个人与父母的联结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与父母充分地联结才能产生足够的人生动力、正确的三观及有效的思维模式。这份联结是否足够包含两个情况:
一是孩子与父母有充分的联结,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了足够的人生动力、正确的三观及有效的思维模式。
二是孩子与父母没有充分的联结,孩子成长后觉察到自己在人生动力、三观和思维模式方面存在不足,然后凭后天的学习及练习进行了弥补。
今天的父母在其成长过程中无法从他们的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人生动力、正确的三观及有效的思维模式,长大后亦没有学到,不过如果他们能够多陪伴孩子,跟孩子有充分的联结,或许可以让孩子避免重蹈他们的覆辙。但是对留守儿童来说,父母陪伴其成长的时间很少,这方面是完全空缺的。
第二,把年轻的父母从照顾孩子的责任中择出来,孩子成长后内心的缺失会很严重。这种缺失是祖父母或任何其他人都无法补足的。看社会犯罪分子的成长背景,无一不显示出这份缺失。这样的孩子也无法好好地学习。
年轻的父母把陪伴孩子成长的责任放下,腾出来的时间真的全部用在打拼、赚钱上了吗?不管是或不是,都不是好事——
若是,则可能会培养出对钱过度重视的性格,财富或许会成为他成功身份的支持,但是过度被金钱牵引,可能就很难体会到满足快乐,且与人情感上的联结会变弱。与孩子再次一起生活时,双方的感情可能会变得很淡薄。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缺失,很难有效补回。而这样的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也会感到无力、内疚。
若不是,那他们的空闲时间可能更多地用来耍乐:赌博、交际、喝酒、吃饭、发展有破坏性的感情关系。不少的社会问题和家庭问题,如赌博、酗酒、吸毒、婚外情及婚姻破裂等,都是由此产生的。
第三,老人家那套亲子关系“该怎样做”是来自他们的父母那里,“他们的父母”那套是孙子三代之前的。四代所处的环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而作为第四代,孩子成长起来后,他的人生要面对的世界比现在的要复杂得多,简直无从想象。老人家灌输那些三代前的三观及思维模式给孩子,我担心你的孩子在面对30年后他人生里的困难时,就很难有活路了!年轻人(父母)跟老人家在教导孩子的事情上有很多的不同意见,经常有争吵、斗气、争执的情况出现,也会导致夫妻关系紧张。追溯原因,还是自己当初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开始的。自己是始作俑者啊!一旦交出照顾孩子的责任,很难不伤感情地收回这份责任。
孩子在祖父母溺爱下成长对孩子伤害非常大。在不少案例中,当父母结束外地工作返回家中的时候,孩子甚至不愿意叫他们爸妈!熊孩子是不可能独自生活、照顾本人人生的。不被其他人接受,唯一显示力量的方式是搞破坏。(显示力量就是人们常说的“刷存在感”,是内心不安全感的具体行为表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