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李中莹婚姻心理课免费观看 > 第四章 如何谈恋爱(第1页)

第四章 如何谈恋爱(第1页)

第四章如何谈恋爱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如何好好谈恋爱。年轻的时候,大部分人对恋爱都有一份憧憬、渴望,觉得恋爱是快乐的、幸福的。可是我们没有花时间去学习应该怎么做,所以在真正恋爱之后就会发现和想象中的有很大差别,因而觉得恋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那么,到底该如何谈恋爱呢?

恋爱的正确定位

我们接受生命是为系统服务,我们的责任是传承生命。生命的传承分为三个阶段:恋爱、结婚、成家;新生命诞生;帮助孩子培养出照顾其本人人生的能力。我们把这三个阶段细分下来就是:社交(认识一个异性朋友)→恋爱(试试看在一起行不行)→结婚(如果合适的话就结婚)→组织家庭→生孩子→帮助孩子很好地成长。由此可见,恋爱是生命传承的必然一步。

每一代孩子,包括我们自己,年轻的时候都要走这条路。所以,有时当我们为了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不容许孩子谈恋爱时,我们就是妨碍了他履行人生责任。

对个人来说,婚姻的意义有三点:一是组建家庭,给新生命一个最好的成长空间;二是在人生路上有个陪伴同行的伴侣;三是拥有心灵的最后港湾。

为系统做好传承工作,本人有伴前行,人生成功快乐,因而充满希望。

95%的早恋不是恋爱

很多家长说,孩子的责任是学习,不应该谈恋爱。这句话绝对是对的,只不过不会有效果。假如你的小孩现在十几岁,他很有可能有恋爱的烦恼,只是不敢让你知道。在这件事情上讲道理,你讲的他根本听不进去。因为谈恋爱根本就是内心(感性)的事,而道理是理性的事,内心的操控力量更大,只靠理性处理很难奏效。

很多朋友问我关于早恋的问题,我首先会反问:“什么是早恋?多早才是早?”“怎么才算恋,你能给出一个界定标准吗?”大部分人回答不上来。爱的感觉出现的时候是没有标准的,但是把这种感觉定义为恋爱,我认为有点武断了。父母因为怕孩子受伤,所以一看到不是同性别的人在孩子身边就认为是恋爱。很多时候孩子本来没有恋爱,家长一逼问、吵闹,加之“高压”措施,反倒促成他恋爱了。因为周围人都给他们压力,整个世界都跟他们对抗,所以他们就会团结起来,一起背靠背对抗全世界。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八九岁之前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父母去哪里,他们就跟着去哪里。只要父母牵着他们的手,他们不在乎去哪里,而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沿途的东西上,抱着好奇的态度来观察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世界的人、事、物是什么样的;从八九岁开始到十三岁左右,他们在心理上开始学着推开父母的手,自己往前走;十四岁之后,他们开始推开父母,准备尝试活自己的人生。十三四岁之后,孩子要找出最适合他们的角色,开始尝试戴上“面具”,也许这周模仿这个明星,下周又模仿另外一个人,看那些“面具”适不适合自己。成年之后,他们开始真正走进自己的人生。

从八九岁到十三四岁是所有叛逆与代沟出现的年龄段。以前小孩乖乖听话,父母很享受“我说他听”这个模式,现在孩子不愿意听话了,父母就觉得不爽,强迫他听话,于是就有了代沟。从“你说我不听”到“你说这样做,我一定有另外一套做法”,再到“你不要问我,我照顾我自己的人生”。父母不明白这些,只是觉得“我有道理,所以你应该这样做”,往往就是为了应该做而做,不是为了有效果而做;为了应该讲而讲,不是为了有效果而讲。很多沟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特别是亲子关系问题,包括两性关系问题,都是来自“我觉得我应该做”,甚至“我觉得这样是为了你好,所以我就做了”,而不是为了效果而做。伤害最大的两句话就是“我这样做是对的”“我这样做是为了你好”。做父母真的不容易啊!

我给你一个建议,只要你觉得对你重要的关系,从两性关系到对你重要的人、你在乎的人,永远不要说这两句话。永远不要这样做,因为没有效果。假如你是正确的,为什么他不明白?所以,不要因为对而做,不要为了他好而做,要为了效果而做。

恋爱是一个尝试的过程

恋爱是一个尝试的过程,是找一个人的过程,不是“找到一个人”,而是“我要准备去找一个人”。

有一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一个很乖、很听话的女孩,她的妈妈一直对她说:“女儿,学习最重要,你好好学习,将来去念大学,现在什么都不要管,也不要谈恋爱,恋爱是很妨碍学习的。”所以这个女孩一直乖乖地学习,二十八岁的时候拿了两个硕士学位,还要再继续学。这时她妈妈突然听到很多新闻说,二十八岁以上高学历的女性很难找对象,社会上剩女越来越多。于是这位妈妈就慌了,两天没睡好觉,第三天就打电话和那个女孩说:“女儿,你快点找一个人谈恋爱、结婚,不然你就超龄了。”假如你是这个女儿,二十八年间你的父母都告诉你不要谈恋爱,现在突然让你快点找个人谈恋爱、结婚,你该怎么办?

坦白地说,跟一个适合自己的人一拍即合,走过一生,真可谓是奇迹中的奇迹。现在这个妈妈让女儿找一个差不多的人结婚就行了,那结婚之后不幸福怎么办呢?就算结婚的时候很好、很合适,但人也是一个系统,从身体状态到心理状态再到思想状态,是在不间断地发生变化的,两人十年、二十年之后还会合适吗?

恋爱是一个开始,而不是一个终点。它是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需要学习的。现在没有专门的学校、专门的课程来教这些,我们要一边探索一边学,也许试过几次之后才可以学会。所以,第一次恋爱就成功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

恋人必以朋友为基础

谈恋爱必须以友谊为基础,两人连朋友都做不成,又何谈成为好的伴侣。在人际关系中,朋友关系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有界限的。在人际关系里,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礼貌都没有,那谁愿意和他做朋友?

“接受、尊重、爱”,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我接受他的存在。接受他的存在不代表我要听他的,而是我容许他有存在的空间,我容许他可以有跟我不一样的立场或者看法。再高一层是我尊重他,但是跟他要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因为我们彼此是有界限的。接受、尊重、爱,是人与人能够发展成朋友、伴侣的基本条件,假如两个人对彼此没有尊重却还要结婚,其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谈恋爱的时候,你要找什么样的人,最为关键的就是可不可以跟这个人做朋友。如果彼此间没有尊重,是不能也不应该走下去的。

恋爱是两个人的游戏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假如有不止一个恋人,那是心理有问题,不是恋爱。

很多内心力量不够的男士会同时有好几个女朋友,或者随时换女朋友,每个女朋友可能都很漂亮,这是他在拼命炫耀给他的同辈看,为了证明自己有力量。女士也是如此,频繁换男朋友也是为了炫耀,证明自己有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这类男士或女士会拥有平等的情感关系吗?不会,男女朋友只是他们的一个工具,可以让他们看起来很威风。

爱不会增加一个人的力量

有人说“爱给我很大的力量”。错,大错特错。爱不会增加你的力量,只会激发你原本就拥有的力量。爱是绝对的、没有条件的、没有限制的。“你不这样做,我就不爱你了”,这不是爱,而是以爱之名行操控之实。企图操控别人的“爱”,并不是真正的爱。爱让你变得勇敢,让你愿意在对方身上花费更多的心血、精力,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你有这么多你以前不知道的力量。

爱一个人并不会给你“要求他也爱你”“让他照顾你的人生”“操控他”这三个权利。爱一个人只会给你一个权利,就是去为他做一点事。因此,爱并不会增加你的力量,而只会让你愿意耗用你的力量。让你愿意耗用力量的,才是真正的爱。

能有效生活、共创未来的才是伴侣

在两个人的关系中,平等、尊重的是朋友;有共同空间、相处融洽的是恋人;能有效生活、共创未来的才是伴侣。有人问我:到底是找性格、喜好一致的伴侣会幸福,还是找性格、喜好互补的伴侣会幸福?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两个都可能很幸福,也都可能不幸福,关键因素并不在于性格、喜好一致,也不在于性格、喜好互补。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我有两个学员,谈恋爱谈了很久都不敢结婚,因为他们觉得他俩性格不一样。可是两个人越谈下去越爱对方,很愿意做些事来让自己显得有所不同。他们在结婚之前来问我这个问题,我告诉他们,婚姻成不成功不在于两个人性格一样或不一样,而在于其他因素。后来他们就决定结婚了。两个人都很小心,很珍惜这个缘分,他们约好一两个月就坐下来谈一谈,从生活中抽离出来,看看过去那一两个月他们的感情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有没有什么事给他们的关系带来了压力。他们愿意通过这样的抽离来审视两人的关系。

婚后第一年他们的关系非常好,第二年走到一半的时候,有一次抽离之后,他们发现“最近我们好像有一点不自觉地疏离对方”。他们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方式商量该怎么办。两个人爱好不同,妻子比较文静,喜欢看看书、写写东西,丈夫则很喜欢研究蝴蝶,周末就跑到山里去,拿着捕蝴蝶的网跑来跑去。于是他们就想到一个办法,写一本关于蝴蝶的书。妻子写书,丈夫去找各种蝴蝶,这样两个人就找到共同要做的事情了。这一周妻子跟丈夫去山里研究蝴蝶,下一周丈夫在家里帮助妻子把研究资料整理出来,一年半之后这本书就出版了。

你看,是性格一致好还是性格互补好并没有定论,关键在于两个人愿不愿意经营彼此的关系,愿不愿意为了对方调整自己。要求两个人必须一致或者必须互补都有限制性,如果不一致你就绝对不谈恋爱,那你或许会失去很多很好的机会,也许你的白马王子刚好就是你一开始最不愿意接受的那个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