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李中莹婚姻心理课百度 > 第二章 影响婚姻的系统性原因(第2页)

第二章 影响婚姻的系统性原因(第2页)

事实上,在这个个案里,不仅妻子把对父母的需求投射在丈夫身上,丈夫也把他自己对父母的需求投射在妻子身上。在婚姻情感关系里,这样相互投射的现象极为普遍。

在这个个案里,我使用了“消除投射现象”的技巧。这个技巧的效果是显著的,但究其根源,投射现象的产生是由于与父母的联结缺失,所以案主需要先完成跟父母良好的联结,然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投射问题。

在完成与父母的充分联结之前,每当你与伴侣的关系紧张、心中有委屈和失望时,都可以采用“消除投射现象”技巧,多做几次。当潜意识熟悉这一套程序之后,整个过程会在几秒钟内完成。

Z形效应

在一个家庭里,父亲与母亲是平等的。但在我们的社会传统中,基本上是男性当家,女性在家庭中通常处于被动地位。此时父亲与母亲的关系是倾斜的,父亲高,母亲低。某些地方、某些家庭甚至还会歧视女性,比如重男轻女等。在传统文化里,男人身边多一些女人,能证明男人很有能力、很威风。学贯中西的“清末怪杰”辜鸿铭,在被英国人嘲笑有很多女人时,曾回答说:“你看过一个茶壶只配一个茶杯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法律规定一夫一妻制,可是社会文化并不会随之马上改变,而需要很多代慢慢消化。现在有些有能力、有钱、有地位的男性包养情人,基本上就是在延续之前婚姻文化的糟粕。

在古代,男人或是在外经商或是进京赶考,几年都不回家,女人孤独地守候在家。假如女人生了孩子(儿子),她就会把所有的关注点都放在儿子身上。此时,在外的男人与守候在家的女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实际上已经断了。

儿子长大以后会娶妻,他的母亲也会主动去给他找一位门当户对的女孩子,来帮助他建立新家庭。那么问题来了:当母亲清醒的时候,知道新来的女孩子是儿子的媳妇,是她的儿媳妇;当母亲不清醒的时候,新来的女孩子就是抢走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男人的女人,从而不会让儿媳妇有好日子过。同时,由于儿子在母亲的溺爱下长大,他本人很难发展出尊重女性的情感,假如母亲与妻子争吵,儿子通常会觉得吵架是两个女人的事,或者觉得妻子应该让着母亲。日积月累,这个儿媳妇的内心就会和这位母亲当年一样孤独。倘若此时恰好有个孩子出生,她就会把所有的关心和爱都倾注到孩子身上,她与丈夫的情感关系也就断了。下一代的家庭、下下一代的家庭可能都会是这个样子,如此陷入恶性循环,这就是“Z形效应”,如图2所示。

这是我们整个社会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当这些问题产生时,我们往往抱着“传统就是这样,我有什么办法”的态度。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女性尤其辛苦。她们一方面亲身承受了这个传统带来的痛苦;另一方面又不得不维持自己与伴侣、与孩子三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坚持把生命传承下去。从这一点看,我们的女性是非常伟大的,尽管她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地位不高,内心非常痛苦,但她们还在继续坚持,一代一代地把生命传承下去。

今天,当家族系统中的一些传统思想和现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如何避免Z形效应?

在Z形效应的例子中,假设第一代父母是你的祖父母,第二代是你的父母,第三代是你和你的伴侣,我们来看看如何规避Z形效应。

首先,我们必须尊重他们。生命就像顺势而下的水流,顺着台阶从高往低一层一层流下来,所以祖父母是三楼,父母是二楼,你是一楼,你的孩子在负一楼,生命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对三楼、二楼的人,我们要有一个敬仰的态度,尊重他们的序位比我们高。当你在一楼生活的时候,你不应该爬上二楼、三楼去偷窥他们在做什么。无论是家族系统还是企业,我们必须尊敬比我们先来的人,让他们感受到安心、安全。上一代越快把他们的东西传给我们,我们就越容易做得更好。

其次,在母亲、儿子、儿媳妇的三人关系里,三人一起生活,但可以各自拥有不同的时间。一个人的时间是指属于个人自己的时间,比如儿媳妇在个人的时间里,可以和几个闺密一起吐吐苦水、散散心,舒缓情绪;两个人的时间是指夫妻俩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比如一年里最少旅行两到三次,一个星期里至少一起吃一顿饭,维持并增进两人的感情;三个人的时间是指母亲、儿子、儿媳妇三人在一起的时间,一定要陪陪老人家。用这样的方式,我们容易找到一个关系回旋的空间。

海灵格老师就建议儿媳妇对婆婆说“我很爱你的儿子,有什么事你跟他说就行了”。你来到这个家庭系统,是跟你的伴侣产生一种关系、一份联结,你不是嫁给一个家族。与伴侣的关系是家族生命系统有效发展的关键条件,如果与伴侣的关系打了折扣,甚至打了死结,不管不顾地发展下去,关系会越来越糟糕,死结会越来越难解。在一个家庭里,最根本的就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好,就算其中一个去世了、不在了,另一个的心还是安定的。

最后,在Z形效应下,儿媳妇始终要清楚:伴侣就是伴侣,人生里最重要的关系是和伴侣的关系;生命里最重要的关系是与父母的关系;生活里最重要的关系是和自己的关系。用这个态度来把人生分成三块:人生、生命、生活。

人生层面,伴侣是手牵手走一生的人,孩子长大了要飞走,如此才会让系统有最大的发展和空间;生命层面,最重要的关系是与父母的关系,不是与孩子的关系;生活层面,身心合一,言行一致,对什么事情不会说一套做一套。

规避Z形效应,从解决夫妻关系开始。这需要一些工具,需要学一些关于如何沟通、如何处理婚姻里各种情况的技巧,一点一点地去消除Z形效应带来的影响。

兄弟姐妹年龄差小于2岁

“三年抱俩”的后果往往会被忽略,在心理辅导、婚姻辅导中很少被谈及。一个人出生之后,身体虽然离开了妈妈的肚子,但在心理状态上还需要经历三个阶段才能充分知道“我是独立的,我有我自己的人生”。第一个阶段,你出生了,得到爸爸妈妈细致的照顾,你就会觉得你还在妈妈的肚子里,与妈妈是一体的;第二个阶段,你知道你跟妈妈分开了,可你跟妈妈之间还有一根“脐带”连接,你想什么妈妈都知道;第三个阶段,“脐带”被剪断了,可妈妈还是你的,你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妈妈的爱。有些家庭里会出现孩子不允许爸爸抱妈妈的情况,因为孩子认为“妈妈是我的,不准你抱”,这就是第三阶段的表现。

一般来说,这三个阶段需要两年来完成,在我接触的个案中,甚至有需要四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的情形。如果在孩子出生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第二个小孩出生了,那第一个小孩就会产生“我不想跟你分享妈妈”的心理,他不允许弟弟或妹妹跟自己分享妈妈的爱。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对第一个小孩的这种行为持否定态度,经常说“弟弟妹妹年龄小,你就让着他”“你要爱他,他是你弟弟妹妹”之类的话,第一个小孩会觉得这每句话背后的意思是“我需要把妈妈让给他”,甚至会产生“我没有爸妈”的念头,那他就会不断怀疑自己是不是有资格存在,也就是所谓的“资格感缺失”。

资格感缺失的人在自己的人生里会出现很多问题,他可能不容许自己去做某些能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成功、更快乐的事,甚至还会故意做一些事去破坏自己努力争取来的、快要得到的成功和快乐。在婚姻情感关系里,两个人的关系本来好好的,也许太好了,资格感缺失的人就非要搞出一些事情,破坏这种关系,不允许自己的婚姻情感关系轻松、幸福。

因为没有完成跟母亲的联结,资格感缺失的第一个小孩通常会表现出“不能爱”,不能爱自己,不能爱别人,同时也不能接受别人的爱。而第二个小孩的想法是:哥哥姐姐不愿意跟我分享妈妈,那我到底有妈妈还是没有妈妈?他会不停地怀疑。假如接下来又有第三个小孩出生,也就是四年里有三个小孩出生,那中间的那个孩子总是最辛苦的,因为他还没有从哥哥姐姐手里抢到母亲,就又要让出来给弟弟妹妹。

我曾遇到这样一个个案,案主不断地做很多事去证明自己有能力,又忙又累,却总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也没有恋爱、结婚,连谈都不敢谈。不能爱自己的人还有一个表现,就是不太在乎自己的形象,总是穿得一塌糊涂。他总觉得:“为什么我这么辛苦而你们不欣赏我,不对我好一点呢?我忙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效果呢?”在婚姻情感关系里,假如伴侣是这样的状态,你可以想象两个人的关系会多么纠结,维系起来有多辛苦。

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

在兄弟姐妹年龄相差不到2岁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小孩,有很大的不安全感,很害怕失去。因为小时候“失去”了妈妈,他就总认为“我得不到,即便得到了也有可能会失去”。于是他不愿意分享、不合群,总是独来独往,人际关系很淡薄,朋友也交不长久。因为太害怕失去,他不敢全力以赴地去投入,而一旦投入,他就会产生很强的操控欲。

这类情况很容易造成内心创伤,往往需要做心理辅导来进行处理。假如你有两个小孩,且年龄相差不到2岁,你要懂得怎样去避免、化解孩子因此可能出现的那些问题。

假设现在有位母亲,她有两个小孩,一个女儿,一个儿子,这姐弟俩的年龄相差不到2岁。在这种情况下,姐姐内心对弟弟往往不太接受,虽然她很可能会说她很爱弟弟。她说爱弟弟,一方面可能是发自内心的;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足够多的教育,接收到“姐姐应该爱弟弟”的信息。可是,如果我让她看着我的眼睛说三遍“我很爱我弟弟”,而她能平静、坚定地说三遍且不眨一下眼睛,那我才会相信她。不符合内心情感的话,是没有办法平静而坚定地说出来的。

做个案辅导时,我会引导弟弟对姐姐说“妈妈是我的,我不跟你分享”,把姐姐内心很深层、压抑了很久的情绪激发出来,然后看看姐姐会怎么说。

接着引导姐姐跟妈妈说:“妈妈,你是我的,对吗?”妈妈对姐姐说:“你是我女儿,妈妈爱你,你有我全部的爱。”接下来弟弟也会对妈妈说:“妈妈,你是我的,对吗?”妈妈同样对弟弟说:“你是我的儿子,你有我全部的爱。”

一位母亲不管有多少个孩子,她都可以给每个孩子全部的爱。这是在内心最深处不能用理性的东西来评判的。每个孩子都会得到妈妈全部的爱,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假如你没有学过心理辅导,可能会产生比较剧烈的情绪,因为姐姐会暴露出内心的创伤。妈妈可以用一些方式,比如说一些安慰她的话,或给她一个拥抱,来表达对女儿的爱。女儿会发现,母亲是爱她的。

母亲在抱住女儿的同时也要抱住儿子。当两个孩子的内心都能充分感受到妈妈全部的爱时,两个孩子就不会不接受彼此了。接着建议三个人分开,让两个孩子分别牵着妈妈的手,引导姐姐对弟弟说:“弟弟,我现在看到你了,我也感觉到妈妈给了我全部的爱,所以我愿意跟你一起分享妈妈。”引导弟弟也对姐姐说:“姐姐,我也感受到妈妈给了我全部的爱,所以我也愿意跟你分享妈妈。”然后三个人再次手牵手,再次拥抱在一起。这个个案就可以结束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