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三毛流浪记温暖原唱 > 长大是一切答案(第2页)

长大是一切答案(第2页)

中学生活也并不像期待的那样新奇,仍旧是呆板的填鸭式教学,远远不能满足三毛对世间真相的探求欲望。这一年的暑假,三毛不能同往常一样去建国书店租书,因为搬家,她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其他书店。幸而父亲晾晒木箱时显露出家中的“宝藏”,那是一套又一套通俗小说,线装本的精美旧书。三毛看到书本后,像是沙漠中饥渴的旅人,大喜过望。

为了阅读,三毛一面用尽零用钱租下书店的旧俄作家小说,一面揽住了家中这些艺术珍品,满怀的文墨书香。尽管父亲一再申诫,三毛仍像疯魔一般一头扎进书中,成了不知寒暑冷暖的书虫。

在上学路上,三毛抱着公共汽车上的柱子,旁若无人地读书。书中自有一番天地,仿佛有一面透明的障壁,将她与这个混乱无情的世界隔离开来。从《六祖坛经》到《阅微草堂笔记》,从芥川龙之介到托尔斯泰,她顾不上功课,只想着读书、读书、读书。

然而,“读书”与“读书”终究不同。在四门功课成绩告急的情况下,三毛不得不开始发奋努力,但是很快,这种源自对父母愧疚的发奋动力,被数学老师的轻蔑和污蔑击垮。她努力背下课后题取得的满分,老师却判定为作弊,在全班及全校同学面前,在她脸上画满了鸭蛋。(10)

墨汁流淌到唇边,绝望蔓延到心底。那种羞辱,像是挥之不去的阴霾,长久地笼罩在她的世界。

三毛决定,不可以这样继续下去。无奈和迷惘令三毛一心求死。她才十三岁,就已经感到人生太过草率,找不到答案,便在一个台风之夜,穿着制服,狠狠地在自己的手腕上划下了一刀——这是她与世界的告别。

被救活之后,她一定在想,如果自己追求的和逃避的都摆在面前,而二者是可以兼得的,那么,要不要勇敢一次,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陈田心说,三毛虽然是妹妹,但是常说姐姐“不够勇敢,不敢真实地面对自己,活在别人期望的角色,害怕别人怎么看”(11)。这个世界上,按照设定“角色”活着的人太多太多,意识到自己不同于任何人,是独立的完整的存在,是多么可贵的事情!三毛没有想特立独行,她只是坦然地看待自己,洒脱地对待世界;她并没有过分自私、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是坚守着这个世界最初的原则——做一个真实的、鲜活的、快乐的自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这样的三毛,其实是很奇怪的。她不在乎自己的生命,也仿佛感受不到肉体的疼痛,却会心疼一棵树的死亡。三毛呆呆地看着人们锯倒它之后欢呼起来,仿佛一个生命的结束值得庆祝。她鼓起勇气,向主人请求带走树根,以悲悯的心情,一路上将树根拖着、拉着、扛着,走走停停,在众人的注目之下,穿过大街,将那段树根带回了家。

父母并没有责怪她,也没有嘲笑她的怪癖,而是帮忙反复清洗、晒干,然后将这段树根搬到了三毛的卧室里(12)。

在三毛眼中,这棵树的生命是不是悲哀的呢?人生大抵是由各种无可奈何的悲哀拼凑而成,这些无可奈何的悲哀之间的不同,仅在于它们出现的时机。三毛并不是在刻意放大或者矫情,只是轻描淡写地讲了一个故事,像一阵风将那些被掩埋在岁月的尘埃吹拂起来,露出泛黄的作业本上那一片干透了水迹的印痕罢了。

(1) 引自《约会》,收录于三毛作品集《倾城》,三毛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2) 引自《蝴蝶的颜色》,收录于三毛作品集《倾城》,三毛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3) 引自《蝴蝶的颜色》,收录于三毛作品集《倾城》,三毛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4) 引自《蝴蝶的颜色》,收录于三毛作品集《倾城》,三毛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5) 引自《蝴蝶的颜色》,收录于三毛作品集《倾城》,三毛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6) 引自《蝴蝶的颜色》,收录于三毛作品集《倾城》,三毛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7) 引自《逃学为读书(代序)》,收录于三毛作品集《背影》,三毛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8) 引自《逃学为读书(代序)》,收录于三毛作品集《背影》,三毛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9) 引自《逃学为读书(代序)》,收录于三毛作品集《背影》,三毛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10) 引自《逃学为读书(代序)》,收录于三毛作品集《背影》,三毛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11) 引自《三毛1943—1991》,师永刚、陈文芬、沙林编著,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

(12) 引自《痴心石》,收录于三毛作品集《我的宝贝》,三毛著,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