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肺炎,最怕细菌的耐药性
我说过,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如果说得再仔细的话,全球5%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由于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它是细菌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也可以说,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性肺炎。
既然是细菌,是不是把自己或孩子变成“洁癖”就可以了呢?
如果你多了解一下细菌性肺炎,也许就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了。
1881年,人类就已经分离出肺炎链球菌了,但100多年的时间里,医学不断进步,却并未有效制止它的肆虐。国内一项调查显示,2~4岁的健康儿童中,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达到43%以上。也就是说,四成的儿童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肺炎链球菌就已经寄生在他们的鼻咽部。一旦抵抗力下降,肺炎链球菌就会立刻兴风作浪。
肺炎链球菌引起的疾病不只是肺炎,它还可以引起中耳炎、鼻窦炎,甚至透过血脑屏障引起细菌性脑膜炎,导致肢体瘫痪等。2016年肺炎链球菌造成了23100例脑膜炎死亡病例。国内2015年的研究显示,在5岁以下儿童中,肺炎链球菌造成了21万多例严重病例,其中死亡病例7000例。更可怕的是,现在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这次用一种药物可以治好,下次再患病,需要用两种或一种威力更强的抗生素才能治好,这给医生带来很多治疗上的挑战,也延缓了宝宝痊愈时间。
细菌性肺炎家族的主要成员
细菌性肺炎的症状变化较大,可轻可重,这决定于病原体和宿主的状态,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引起小儿肺炎的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化脓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百日咳杆菌、革兰阴性肠道细菌、口腔厌氧菌、β族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嗜肺炎军团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结核分枝杆菌等。最常见的细菌性肺炎有肺炎链球菌肺炎、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1.肺炎链球菌肺炎
肺炎链球菌肺炎,皆为原发性,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对婴幼儿来说,它常引起支气管肺炎。气候骤变时,孩子抵抗力降低,发病较多,因此冬春季多见。起病多急剧,突发胸痛、高热、食欲差、疲乏和烦躁不安,体温可高达40~41℃,呼吸急促达40~60次/分,呼气呻吟,鼻翼扇动,面色潮红或发绀,呼吸时胸痛。最初数日,咳嗽不重,无痰,后可有铁锈色痰。铁锈色痰液的形成主要和红细胞破坏后含铁血黄素增高有关,多见于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的红色肝样变期,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通透性增加,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少量)和大量红细胞,而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并随痰液咳出,致使痰液呈铁锈色。
患有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少数患儿还会出现头痛、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重症时可有惊厥、谵妄及昏迷等中毒性脑病表现,常被误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未经适当治疗的患儿会发生脓胸、肺脓肿、心肌炎、心包炎等并发症的危险。
检查项目:胸部X线检查可见均匀而致密的大片阴影,占全肺叶或一个节段;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可高达20×109L以上;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
2.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顾名思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肺炎,本病大多并发于葡萄球菌败血症,多见于婴幼儿及新生儿,年长儿也可发生。以冬春两季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高的季节多见。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全,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重要易感因素。在上呼吸道感染出现1~2天或肺部出现小脓疱数日至一周后,突然出现高热,新生儿可出现低热或不发热。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发展迅速,表现为呼吸和心率增快、呼气呻吟、咳嗽、面色发绀等。有时可有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性皮疹及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腹胀等。患儿可有嗜睡或烦躁不安的情况,严重者可出现惊厥,甚至呈休克状态。当肺炎初起时,临床症状已经很重,而X线征象却很少,仅表现为肺纹理粗重,一侧或双侧出现小片浸润影。当临床症状已趋明显好转时,在胸片上却可见明显病变,如肺脓肿和肺大泡表现,胸片上病灶阴影持续时间较一般细菌性肺炎长,一般2个月左右阴影仍不能完全消失。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一般为(15~30)×109L,白细胞内可出现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增高;半数小婴儿白细胞可降低至5×109L以下,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仍较高。白细胞总数降低多提示病情严重。C-反应蛋白增高。
并发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或心包炎或张力性气胸一般预后较差,病死率高达10%~20%,并发脓胸、脓气胸预后较好。由于现在抗生素强有力的应用,细菌侵入肺泡引起的大叶性肺炎已经很少见了,引起脓胸、肺脓肿等严重并发症也比较少见。如果家长为孩子治疗及时,更轻的并发症也不会出现。
3.革兰阴性杆菌肺炎
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肺炎多见于新生儿及小婴儿,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凡原有肺炎好转后又见恶化或原发病迁延不愈时,应怀疑革兰阴性杆菌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虽可归为一类,但不同病原体的荚膜抗吞噬能力、内毒素及外毒素等因素均有差别,以致其毒力和致病能力强弱不同,临床表现及病情发展也不尽相同。
大肠杆菌肺炎 多为间质性肺炎,肺间质有多种细胞浸润,临床表现为全身症状重,脉搏增快常与发热不成比例,新生儿体温低于正常;有大肠杆菌败血症者,易见循环衰竭;胸部X线检查多呈双侧支气管肺炎;脓胸常见,肺脓肿少见。预后较差,病死率可高达50%左右。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一种坏死性支气管肺炎,多发生于患严重心肺疾病的患儿、早产儿、粒性白细胞缺乏或免疫缺陷的患儿,以及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儿。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极高。临床特点如下:出现寒战、中度发热、中毒症状、咳嗽、呼吸困难和面色发绀;排出大量脓性绿色痰液,可有咯血;脉搏与体温比相对缓慢;轻度白细胞升高,约13患儿白细胞可减少,并可见贫血及黄疸;胸部X线检查可见结节状浸润阴影及许多细小脓肿,可融合成大脓肿。
小儿肺炎的治疗原则
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保持环境安静、清洁,保证休息,多饮水,饮食方面要清淡、易消化,病程较长的需加强营养。
抗感染治疗 根据不同的病原体选用敏感的药物,细菌感染选择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选择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如发热时给予退热药及物理降温;咳嗽、咳痰时给予化痰止咳药物,出现剧烈咳嗽或喘息时可以给予雾化止咳平喘。
重症肺炎治疗 如反复持续高热、剧烈咳嗽、肺内病变严重或精神反应减弱,以及诊断为新生儿肺炎后,应及时住院治疗,由专科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细菌性肺炎的抗菌治疗原则
1.有效和安全是选择抗菌药物的首要原则。
2.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合适的呼吸道分泌物或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指导治疗;在未获得培养结果前,可根据经验选择敏感药物。
3.选用肺组织浓度高的抗菌药物。
4.轻症患者口服抗菌药物有效且安全,对重症肺炎或因呕吐等致口服难以吸收的,可考虑静脉应用抗菌药物。
5.适宜剂量,合适疗程。
6.重症患儿宜静脉给药,联合用药治疗。
常用的抗菌药物
1.青霉素类
阿莫西林、青霉素G、青霉素V钾、哌拉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