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不打疫苗的儿科医生 > 哮喘没有特异性诊断指标怎么办(第1页)

哮喘没有特异性诊断指标怎么办(第1页)

哮喘没有特异性诊断指标,怎么办?

哮喘的典型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等,但反复咳嗽、喘息不一定是哮喘,比如,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也表现为喘。这么看,从症状去诊断疾病显然不靠谱,那还有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实是哮喘,而不是各种类型的支气管炎或肺炎呢?

在临**,我们诊断儿童哮喘一定要有如下条件: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性刺激、化学性刺激或呼吸道感染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散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

(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

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后15分钟,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增加≥12%。

②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

(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后)≥13%。

符合第1~4条或符合第4条和第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典型表现——喘息本身不是哮喘特异性症状,且哮喘的诊断是除外性诊断。除外性诊断,意思是说这个疾病缺乏特异性或足够的诊断依据,只有在排除其他疾病之后,才能做出诊断。说得再通俗点:哮喘不能一下就诊断出来,有时需要先抗哮喘治疗观察治疗的效果,这叫诊断性治疗,如果治疗后明显好转,那就支持哮喘的诊断,如果治疗后效果不明显,那就考虑做其他检查进一步诊断或排除哮喘。

既然没有特异性诊断指标,那是否意味着不用检查呢?

不是的。检查的目的,不是找哮喘的特异性指标,而是找病因,这样的喘息或咳嗽是过敏还是细菌、病毒感染引起,是否存在肺功能下降等。这有利于排除其他疾病,评判疾病的严重程度,最终目的是诊断哮喘。

既然诊断不清,为什么不把检查都做完再给药?

医生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考虑风险与获益哪个更多。有些年龄小的孩子不配合检查,就做不了,如肺功能;有些检查可能有一些不良反应,如X线检查;有些检查会让孩子不舒服,如纤维支气管镜、胃食管pH监测等。因此,医生会根据临床表现,首先选择一些无创的检查,如果孩子太小不能配合做这些无创的检查,高度怀疑哮喘时就会先给治疗,再观察效果,而不一定把所有检查都做了。

血常规检查的必要性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