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播放爱上写作文的短视频 > 第五节 叙事文的观察点(第1页)

第五节 叙事文的观察点(第1页)

第五节 叙事文的观察点

叙事文所叙述的材料,不但是从作者自己经验得来,还有从别人的传说或书籍的记载得来的。材料的来处既然不一,或从甲面说,或从乙面说,当然不能一致。将许多材料连缀成文的时候如果也这样混乱,文章就有头绪不清、不易了解的毛病。即以《三国志》一书而论,关于诸葛亮伐魏的事,有时说“丞相出师”,有时说“诸葛亮入寇”,就各段分开来看,固然没有什么不合的地方。但就作者陈寿一个人的笔下而论,一个是以蜀为主体,一个是以魏为主体,居然有两样的观察点,就未免不当了。叙事文的观察点,就是作者所站的地位,可分为三种。

(一)居于发动者一边 例如说“丞相出师”,就是以发动者的蜀为观察点的。

(二)居于受动者一边 例如说“诸葛亮入寇”,就是以受动者的魏为观察点的。

(三)居于旁观者一边 例如说“诸葛亮出师略魏”,就是以旁观者的地位为观察点的。

作叙事文须确定一种的观察点,全篇统一,不应摇动。通常的叙事文,以居于旁观者的地位的居多。但在旁观者的地位,作者对于各方面也要保持观察点的一致,不可随意变更。

(例一)

杨幺乘舟湖中,兵在楼上发矢石(1),官军仰面攻之,见舟而不见人,因而失败。岳飞下令伐君山的树为巨筏,塞满港汊,又用腐木乱草由上流放下,布置稳当,才和杨幺开战(2)。杨幺船遇了草木,轮不能鼓动,贼奔走港中,又被木筏所拒,因被牛皋捉着,诸贼皆降(3),果然八日就打平了(4)。

——《平民小丛书·岳飞》

这段本是以旁观的地位来记述的,却是观察点变了几次,(1)从杨幺方面,(2)从岳飞方面,(3)再从杨幺方面,(4)又从岳飞方面,逐条错乱,文字使人觉得繁杂不堪。若以杨幺方面为主改成下面的(一),或以岳飞方面为主改成下面的(二),那么文气就一致了。

(一)杨幺乘舟湖中,兵在楼上发矢石,使官军仰面来攻,见舟不见人,因而制胜。后来又和岳飞打仗,战船遇了岳飞从上流放下来的腐木乱草,轮不能鼓动;奔走港中,又被岳飞伐君山的树所做的巨筏所拒,就被牛皋捉着,部下皆降。

(二)官军因杨幺乘舟湖中,兵在楼上发矢石,仰面攻之,见舟而不见人,乃失败。岳飞下令伐君山的树为巨筏,塞满港汊,又用腐木乱草由上流放下,布置妥当,才和杨幺开战。草木既遇杨幺的船,使轮不能鼓动,逼之奔港中。而木筏又拒不令进。牛皋就将杨幺捉着,并招降诸贼。果然八日就打平了。

(例二)

紫鹃在屋里,不见宝玉言语,知他素有痴病,恐怕一时实在抢白了他,勾起他的旧病,倒也不好了;因站起来,细听了一听,又问道:“是走了还是傻站着呢?有什么又不说?尽着在这里怄人!已经怄死了一个,难道还要怄死一个么!这是何苦呢?”说着,也从宝玉舐破之处往外一张。见宝玉在那里呆听,紫鹃不便再说,回身剪了剪烛花。忽听宝玉叹了一声道:“紫鹃姐姐!你从来不是这样铁心石肠,怎么近来连一句好好儿的话都不和我说了?我固然是个浊物,不配你们理我;但只我有什么不是,只望姐姐说明了,哪怕姐姐一辈子不理我,我死了倒做个明白鬼呀!”紫鹃听了,冷笑道:“二爷就是这个话呀!还有什么?若就是这个话呢,我们姑娘在时,我也跟着听俗了;若是我们有什么不好处呢?我是太太派来的,二爷倒是回太太去。左右我们丫头们,更算不得什么了!”说到这里,那声儿便哽咽起来,说着,又醒鼻涕。宝玉在外知他伤心哭了,便急的跺脚道:“这是怎么说?我的事情。你在这里几个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就是别人不肯替我告诉你,难道你还不叫我说,教我憋死了不成!”说着,也呜咽起来了。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三回

这文中,除末了“宝玉在外知他伤心哭了,便急的跺脚道:‘这是怎么说?……’说着,也呜咽起来了”一段外,都是从紫鹃方面说的。如果把这段改为“只听得宝玉在外,好像知他伤心哭了,急的跺脚道:‘这是怎么说?……’说着,也呜咽起来了”,那就全体都是从紫鹃方面叙述了。

(例三)

从前阿拉伯地方,有一个养骆驼人家的儿子,名叫亚利,因为有要事要和他在斯哀治的父亲接头,骑了骆驼,带了水瓶,附队商出发。一路上队商彼此谈谈说说,亚利却只有自己的骆驼和他做朋友。他恨不得就看见他的父亲。

热带的太阳,火一样地照着沙漠。遇着难得的有树木和泉水的地方,大家就在此休息,解渴,再把水装满了水瓶,然后出发。夜了就在帐篷中住宿。

这样到了第四日,正午忽然起了大风,把沙吹得满天,走不来路,大家只得中止进行。后来风息了,沙也不飞了,却是出了一桩极大的困难,原来以前是依着骆驼的足迹走的,经过大风以后,骆驼的足迹如数消灭,方向也认不清楚,大家走来走去,总是找不出路来。这时候水瓶中的水已经完了,没法再得水,大家都弄得没有方法了(以上是从亚利一面说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