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推法
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推法,是论证的基本方法。要知道详细,须求之于论理学,这里所讲的只是一个大概。
(一)演绎法 用含义比较广阔的命题做基础,来论证含义较狭的命题,这是演绎法。例如:
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大前提
音乐是学校的功课,——小前提
故音乐应当注意学习。——断案
这是演绎法最基本的形式,通常称为三段论式;是用含义较广的“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和“音乐是学校的功课”两个命题来证明“音乐应当注意学习”的命题。上列的顺序是论理上的通常的排列法,在文字或语言上,常有变更。试以上式为例:
(1)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的”(大),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小);所以音乐“也”应当注意学习(断)。
(2)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的”(大),所以音乐“也”应当注意学习“呀”(断),“因为”音乐“也”是学校的功课(小)。
(3)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小),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的”(大),音乐“也就”应当注意学习“了”(断)。
(4)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小),音乐“就”应当注意学习(断),“因为”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的”(大)。
(5)音乐应当注意学习“呀”(断),“因为”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大),音乐“也”是学校的功课(小)。
(6)音乐应当注意学习“的”(断),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小),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啊”(大)。
引号内的字是为句子的顺畅附加的,因为无论在文字上或语言上,常常还一定用很质朴的表明语句。大前提、小前提和断案不但排列的顺序可以变更,常常还有省略。例如:
(1)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大),音乐“也”是学校的功课“呀”(小)!
(2)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小),音乐“岂不”应当注意学习“吗”(断)?
(3)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的”(大),音乐“就”应当注意学习“了”(断)。
(4)音乐“既”是学校的功课(小),“就”应当注意学习(断)。
(5)学校的功课都应当注意学习(大),音乐自然不是例外(断)。
只要意义能够明白,在文章上排列变更,要素省略都无妨。为了文章词调的关系将命题的形式改换也是必要。但若要检查议论的正否,却须依式排列。例如:
(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孟子·离娄》
(2)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孟子·万章》
(3)他不用功,故要落第。
这些议论若要施以检查,须将省略的补足,成一完全的三段论式如下:
(1)失其民者失天下,
桀纣失其民者也,
故桀纣失天下也。
(2)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尧为天子,
故尧不能以天下与人(舜)。
(3)不用功的学生都要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