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名人传主要内容概括 > 附录 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02(第3页)

附录 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02(第3页)

(12) 按:此字在意大利语中意为joke,贝多芬原有粗犷的滑稽气氛,故在此体中的表现尤为酣畅淋漓。

(13) 但庞大的程度最多不过六十八人:弦乐器五十四人,管乐、铜乐、敲击乐器十四人。这是从贝多芬手稿上——现存柏林国家图书馆——录下的数目。现代乐队演奏他的作品时,人数往往远过于此,以致为批评家诟病。桑太伏阿纳有言:“扩大乐队并不使作品增加伟大。”

(14) 以《第五交响曲》为例,Andante里有一段,basson占着领导地位。在Allegro内有一段,大提琴与doublebasse又当着主要角色。素不被重视的鼓,在此交响曲内的作用,尤为人所共知。

(15) 大概是把《第三交响曲》以前的作品列为第一期,钢琴奏鸣曲至作品第二十二号为止,两部奏鸣曲至作品第三十号为止。第三至第八交响曲被列入第二期,又称为贝多芬盛年期,钢琴奏鸣曲至作品第九十号为止。作品第一百号以后至贝多芬逝世的作品为末期。

(16) 通常称为田园曲的奏鸣曲,是作品第十四号;但那是除了一段乡妇的舞蹈以外,实在并无旁的田园气息。

(17) 作曲时间是1818年,贝多芬正为了侄儿的事弄得焦头烂额。

(18) 法国现代政治家兼音乐批评家。

(19) 克勒策为法国人,王家教堂提琴手。曾随军至维也纳与贝多芬相遇。贝多芬遇之甚善,以此曲题赠。但克氏始终不愿演奏,因他的音乐观念迂腐守旧,根本不了解贝多芬。

(20) 尤其是艺术上的孤独,连亲近的友人都不了解他了……

(21) 侄子的不长进。

(22) 未完成的稿本不计在内。

(23) 第四协奏曲,1806年作。

(24) 第五协奏曲,1808年至1809年作。“帝皇”二字为后人所加的俗称。

(25) 1809年为拿破仑攻入维也纳之年。

(26) 1800年作,1800年4月2日初次演奏。

(27) 1801年至1802年作,1803年4月5日演奏。

(28) 1803年作,1805年4月7日初次演奏。

(29) 1806年作,1807年3月初次演奏。

(30) 俗称《命运交响曲》。1807年至1808年间作。1808年12月22日初次演奏。

(31) 1807年至1808年间作。1808年12月22日初次演奏。

(32) 1812年作,1813年12月8日初次演奏。

(33) 1812年作,1814年2月27日初次演奏。

(34) 1822年至1824年间作。1824年5月7日初次演奏。

(35) 先是第一章的神秘的影子,继而是Scherzo的主题,Adagio的乐旨,但都被doublebasse上吟诵体的问句阻住去路。

(36) 按弥撒祭歌唱的词句,皆有经文——拉丁文的——规定,任何人不能更易一字,各段文字大同小异,而节目繁多,谱为音乐时部门尤为庞杂。凡不解经典及不知典礼的人较难领会。

(37) 全曲以四部独唱与管弦乐队及大风琴演出。乐队的构成如下:2flutes;2hautbois;2ettes;2bassons;1trebasse;4s);2trompettes;2tromboimbale外加弦乐五重奏,人数之少非今人想象所及。

(38) 贝多芬完全的歌剧只此一出。但从1803年起到他死为止,24年间他一直断断续续地为这件作品花费着心血。1805年11月初次在维也纳上演时,剧名叫作《菲岱里奥》,演出的结果很坏。1806年3月,经过修改后,换了《雷奥诺》的名字再度出演,仍未获得成功。1814年5月,又经一次大修改,仍用《菲岱里奥》之名上演。从此,本剧才算正式列入剧院的戏目。但1827年,贝多芬去世前数星期,还对朋友说他有一部《菲岱里奥》的手稿压在纸堆下。可知他在1814以后仍在修改。现存的《菲岱里奥》,共只二幕,为1814年稿本,目前戏院已不常上演。在音乐会中不时可以听到的,只是片段的歌唱。至今仍为世人熟知的,乃是它的序曲。——因为名字屡次更易,故序曲与歌剧之名今日已不统一。普通于序曲多称《雷奥诺》,于歌剧多称《菲岱里奥》;但亦不一定如此。再本剧序曲共有四支,以后贝多芬每改一次,即另作一次序曲。至今最著名的为第三序曲。

(40) 作品第八十五号。根据歌德的悲剧,述十六世纪荷兰贵族哀格蒙特伯爵,领导民众反抗西班牙统治之史实。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