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名人传作者 > 贝多芬传02(第4页)

贝多芬传02(第4页)

(61) 他写给G。D。李里奥的信中又道:“心是一切伟大的起点。”《书信集》第一〇八。——原注

(62) 按:贝系歌德的青年女友,贝母曾与歌德相爱;故贝成年后竭力追求歌德。贝对贝多芬极其崇拜,且对贝多芬的音乐极有了解。贝兄克莱门斯(1778—1892)为德国浪漫派领袖之一。贝的丈夫阿宁亦为有名诗人。

(63) 按:贝蒂娜写此信时,约为1808年,尚未满29岁。此时贝多芬未满40岁,歌德年纪最长,已有60岁左右。

(64) 1811年2月19日他写给贝蒂娜的信中说:“歌德的诗使我幸福。”1809年8月8日他在别的书信中也说:“歌德与席勒,是我在莪相与荷马之外最心爱的诗人。”——值得注意的是,贝多芬幼年的教育虽不完全,但他的文学口味极高。在他认为“伟大,庄严,D小调式的”歌德以外而看作高于歌德的,只有荷马、普卢塔克、莎士比亚三人。在荷马作品中,他最爱《奥德赛》。莎士比亚的德译本是常在他手头的,我们也知道莎士比亚的《科里奥兰》和《暴风雨》被他多么悲壮地在音乐上表现出来。至于普卢塔克,他和大革命时代的一般人一样,受到很深的影响。古罗马英雄布鲁图斯是他的英雄,这一点他和米开朗琪罗相似。他爱柏拉图,梦想在全世界上能有柏拉图式的共和国建立起来。1819年至1820年间的谈话册内,他曾言:“苏格拉底与耶稣是我的模范。”——原注

(65) 按:此系歌德官衔。

(66) 按:系指奥国王室,特普利兹为当时避暑胜地,中欧各国的亲王贵族麇集。

(67) 按:系贝多芬的钢琴学生。

(68) 以上见贝多芬致贝蒂娜书。这些书信的真实性虽有人怀疑,但大体是准确的。——原注

(69) 原注——歌德写信给策尔特说:“贝多芬不幸是一个倔强至极的人;他认为世界可憎,无疑是对的;但这并不能使世界对他和对旁人变得愉快些。我们应当原谅他,替他惋惜,因为他是聋子。”歌德一生不曾做什么事反对贝多芬,但也不曾做什么事拥护贝多芬;对他的作品甚至对他的姓氏,抱着绝对的缄默。骨子里他钦佩而且惧怕他的音乐:它使他骚乱。他怕它会使他丧失心灵的平衡,那是歌德以多少痛苦换来的。——年轻的门德尔松,于1830年经过魏玛,曾经留下一封信,表示他确曾参透歌德自称为“骚乱而热烈的灵魂”深处,那颗灵魂是被歌德用强有力的智慧镇压着的。门德尔松在信中说:“……他先是不愿听人提及贝多芬;但这是无可避免的(译者按:门德尔松那次是奉歌德之命替他弹全部音乐史上的大作品),他听了《第五交响曲》的第一章后大为**。他竭力装作镇静,和我说:‘这毫不动人,不过令人惊异而已。’过了一会儿,他又道:‘这是巨大的——译者按:歌德原词是Grandiose,含有伟大或夸大的模棱两可的意义,令人猜不透他这里到底是颂赞(假如他的意思是“伟大”的话)还是贬抑(假如他的意思是“夸大”的话)——狂妄的,竟可说屋宇为之震动。’接着是晚膳,其间他神思恍惚,若有所思,直到我们再提起贝多芬时,他开始询问我,考问我。我明明看到贝多芬的音乐已经产生了效果……”译者按:策尔特为一平庸的音乐家,早年反对贝多芬甚烈,直到后来他遇见贝多芬时,对他的人格大为感动,对他的音乐也一变往昔的谩骂口吻,转而为热烈的颂扬。策氏为歌德一生挚友,歌德早期对贝多芬的印象,大半受策氏误解之影响,关于贝多芬与歌德近人颇多撰文讨论。罗曼·罗兰亦有《歌德与贝多芬》一书,1930年版。

(70) 见策尔特1812年9月2日致歌德书,又同年9月14日歌德致策尔特书:“是的,我也是用着惊愕的心情钦佩他。”1819年策尔特给歌德信中说:“人家说他疯了。”——原注

(71) 这至少是贝多芬曾经想过的题目,因为他在笔记内曾经说到,尤其他在《第十交响曲》的计划内提及。——原注

(72) 和写作这些作品同时,他在1811年至1812年间在特普利兹认识一个柏林的青年女歌唱家,和她有着相当温柔的友谊,也许对这些作品不无影响。——原注

(73) 在这种事故上和贝多芬大异的,是舒伯特的父亲,在1807年写了一阕应时的音乐——《献给拿破仑大帝》,且在拿破仑御前亲自指挥。——原注

译者按:拿破仑于1812年征俄败归后,1813年奥国兴师讨法,不久普鲁士亦接踵而起,即史家所谓独立战争,亦称解放战争。

(74) 按:系指1814年3月奥德各邦联军攻入巴黎。

(75) 他在维也纳会议时写信给考卡说:“我不和你谈我们的君王和王国,在我看来,思想之国是一切国家中最可爱的:那是此世和彼世的一切王国中的第一个。”——原注

(76) 瓦格纳在1870年所著的《贝多芬评传》中有言:“维也纳,这不就说明了一切?——全部的德国新教痕迹都已消失,连民族的口音也失掉而变成意大利化。德国的精神、德国的态度和风俗,全经意大利与西班牙输入的指南册代为解释……这是一个历史、学术、宗教都被篡改的地方……轻浮的怀疑主义,毁坏而且埋葬了真理之爱、荣誉之爱、自由独立之爱!……”19世纪的奥国戏剧诗人格里尔巴策曾说生为奥国人是一桩不幸。19世纪末住在维也纳的德国大作曲家,都极感苦闷。那时奥国都城的思想全被勃拉姆斯伪善的气息笼罩。布鲁克纳的生活是长时期的受难,雨果·沃尔夫终生奋斗,对维也纳表示极严厉的批评。——原注

译者按:布鲁克纳(1824—1896)与雨果·沃尔夫(1860—1903)皆为近代德国大音乐家。勃拉姆斯在当时为反动派音乐之代表。

(77) 原注——热罗姆王愿致送贝多芬终身俸每年六百杜加,按:每杜加约合九先令。外加旅费津贴150银币,唯一的条件是不时在他面前演奏,并指挥室内音乐会,那些音乐会是历时很短而且不常举行的。贝多芬差不多决定动身了。译者按:热罗姆王为拿破仑之弟,被封为威斯特伐利亚王。

(78) 弗洛令为奥国银币名,每单位约合一先令又半。

(79) 罗西尼的歌剧《唐克雷迪》足以撼动整个德国音乐。1816年时维也纳沙龙里的意见,据鲍恩费尔德的日记所载:“莫扎特和贝多芬是老学究,只有荒谬的上一代赞成他们;但直到罗西尼出现,大家方知何谓旋律。《菲岱里奥》是一堆垃圾,真不懂人们怎会不怕厌烦地去听它。”——贝多芬举行的最后一次钢琴演奏会是在1814年。——原注

(81) 此时唯一的朋友,是玛丽亚·冯·埃尔德迪,他和她维持着动人的友谊,但她和他一样有着不治之症,1816年,她的独子又暴卒。贝多芬题赠给她的作品,有1809年作品第70号的两支三重奏,1815年至1817年间作品第一〇二号的两支大提琴奏鸣曲。——原注

(82) 丢开耳聋不谈,他的健康也一天不如一天。从1816年10月起,他患上重伤风。1817年夏天,医生说他是肺病。1817年至1818年间的冬季,他总是为这场所谓的肺病担心着。1820年至1821年间他患着剧烈的关节炎。1821年患黄热病。1823年又患结膜炎。——原注

(83) 值得注意的是,同年起他的音乐作风改变了,表示这个转折点的是作品第101号的奏鸣曲。贝多芬的谈话册,共有11000页的手写稿,今日全部保存于柏林国家图书馆。1923年诺尔开始印行他1819年3月至1820年3月的谈话册,可惜以后未曾续印。——原注

(84) 申德勒从1814年起就和贝多芬来往,但到1819年以后方始成为他的密友。贝多芬不肯轻易与之结交,最初对他表示高傲轻蔑的态度。——原注

(85) 即《第九交响曲》。

(86) 参看瓦格纳的《贝多芬评传》,对他的耳聋有极美妙的叙述。——原注

(87) 他爱动物,非常怜悯它们。有名的史家弗里梅尔的母亲,说她不由自主地对贝多芬怀有长时期的仇恨,因为贝多芬在她儿时把她要捕捉的蝴蝶用手帕赶开。——原注

(88) 他的居处永远不舒服。在维也纳35年,他迁居30次。——原注

(89) 路德维希·施波尔(LudwigSpohr,1784—1859),当时德国的提琴家兼作曲家。

(90) 贝多芬写信给凯鲁比尼,“为他在同时代的人中最敬重的”。可是凯鲁比尼置之不理。——原注

按:凯氏为意大利人,为法国音乐院长、作曲家,在当时音乐界中极有势力。

(91) 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一项,列在全集内的即有32首之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