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绕着地球转一圈是多少公里 > 亚洲(第1页)

亚洲(第1页)

亚洲

日本光鲜的背后

中国高铁PK日本新干线

去日本旅行,本想去见识时尚与繁华,顺带着观摩城市建设,毕竟我少年时的理想之一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转了一圈后,想法发生了些变化,日本的城市并非我想象中的那样气派:尽管繁华的银座代表着日本的奢华、前卫的涩谷引领着世界的时尚,但它们绝不是日本城市的全部,甚至不算是典型景观。日本城市给人最深印象的还是实用和朴素,以及秩序与洁净。那些我们极为看重的东西,譬如说国家的脸面、城市的形象等,似乎在日本(包括后来见到的欧美城市)并非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事情。

典型的日本城市景观多是路不太宽,房不太高,人不太多(除非商业中心),声不太大(非常安静)……最不可思议的是,无论在东京、横滨,还是在大阪,都很难看到连我们的小县城都配备的壮观的大广场。有句俗语怎么说来着,叫“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记得二十几年前,上海的一些时髦青年穿着裤线笔直没有一丝褶子的高档西裤和时髦的“港衫”招摇于市,其实不过是把最好的家当都穿在了身上,回到家里还要蜗居于仅能容身的阁楼之中,而口袋里的香烟是两个牌子,熟人面前抽红中华,没人的时候嘬不带过滤嘴的,这样做只是为了两个字:脸面。日子究竟过得殷实与否,只有自个儿心里最明白。

了解一个城市进步与否,还要看交通。京津高铁快开通的时候,北京正要举办奥运会,那时我恰好在欧洲旅行。在布鲁塞尔的一家咖啡馆里,与我邻座的是一位波兰裔德国铁路专家,他的业务刚好与中国的高速铁路有关。出于好奇,我问他对中国的高铁有什么看法,这位德国专家毫不讳言,告诉我中国的高铁很难达到中国铁路人期望的“时速350公里”,而且中国的高铁在质量上肯定不会太高。对他的断言,我这个高铁盲也找不到什么根据来否定,只好耸耸肩膀不置可否。

我乘坐过日本的新干线,也乘坐过法国的TGV①以及意大利和德国的高速铁路,京津高铁开通不久我也有幸见识了国产的高速铁路,说实话我感觉国产的高速铁路比欧洲的更加平稳,列车车厢里的设施也不次于日本的新干线,我真希望能够有机会再次碰到那位德国铁路专家,那样就可以用亲身体验来驳斥他的预言了。

不久前,中国高铁在京沪线上创出了时速481。6公里的世界之最②这样,日本的新干线在速度上输给了中国的高铁。不过,相比之下,日本新干线的若干人性化细节值得我们一直学习。

细节一:自动售卖机。

我发现新干线列车上自动售卖机所卖的东西与东京市内同质同价,这一点最令人意外。咱们火车上(包括长途汽车站和飞机场)的东西不但比市内贵,而且还尽是些质次价高的杂牌货。

细节二:盒饭。

新干线列车上提供的盒饭,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也都与市内相同,这一点就更让人嫉妒了。国内火车上的盒饭是啥样儿应该不用我描述了吧?有一次坐火车去广州,在南方某省会的车站站台买了一盒饺子,回到车里一吃,发现饺子是实心的,根本就没有馅。而车上一个旅客告诉我说,他曾经在车站站台买过一个真空包装的烧鸡,打开一看是肠子都在里面的没有开膛的“烧鸡”。

细节三:厕所。

新干线的厕所也值得说一说。车厢里设置了两种厕所,供旅客自由选择,一种是西式的坐便,另一种就是咱们中国人同样习惯使用的蹲坑,日本人管这种叫和式厕所。厕所里还有一个小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几乎所有的设施都准备了盲文,方便视力不好的乘客。另外,洗手池上方特地配备了一个小台面,客人洗手时可以放下手里的东西。而洗漱间里还准备了软帘以保护乘客的隐私;此外,还有一个设置非常人性化:配备了吸烟车厢。这有多贴心,老资格烟民,你们懂的!

①:TGV即法国的高速铁路系统。

②目前该纪录已被TGV刷新。

东京的年轻人也买不起房

作为千万级人口的中心城市,东京的房价大大高于周边地区,市中心密集的人流中,有相当一部分一到夜晚就要回到位于东京外的家中。和北京一样,这里几乎每天都有一批曾经带着梦想前来的年轻人失望地离开。

好在东京的交通网络异常发达,地铁和轻轨将其与周围的大小城市连在一起。作为全日本第二大城市,横滨的地铁网也与东京的地铁网紧密“粘连”着,很可能一不留神,你就从东京坐地铁到了横滨的海边。

其实放眼全世界,难以实现自己买房梦的不仅是咱中国的年轻人,即便在欧美发达国家,年轻人如果不是出自相当富裕的家庭,十有八九也都是望房兴叹。即便出自富裕之家,但如果不做啃老族,不依靠父母,对于刚刚离开大学校园走入社会的新人来说,也很难一毕业就拥有住房。一般的年轻人,工资不高又没有多少积蓄,大都是在工作十几年之后才考虑买房的事情,即使结婚成家,往往也都是租房居住。

在从东京市区到成田机场的轻轨上,我遇到了一对儿下班回家的三十来岁的年轻夫妇。他们告诉我,因为东京市内的房价是他们所无法承受的,于是俩人就凑钱在房价较低的琦玉县买了一套房子,每天都要来回坐上近三个小时的轻轨和地铁往返于东京与他们在琦玉县的小家。

出生于上海的张姐三十年前就嫁到了日本,在孩子三四岁时,她与日本籍丈夫离了婚,独自带着孩子在东京打拼。当然,前夫也分担一部分孩子的抚养费用。前年,也就是在孩子大学毕业几年以后,张姐终于如愿以偿地在东京市区买了一套室内面积为6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她认为这是自己在日本奋斗近三十年最大的成就。

近些年来,中国城市的住宅价格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各地的交通建设也越来越接近于发达国家:各个省份都在计划或建设高速公路、轻轨乃至城际高速铁路当中。北京上海等城市不仅规划了不逊于东京、纽约、巴黎等地的地铁线路网,而且与周边城市的联络线也越来越密集。居住在昆山,到上海上班,或者居住在天津、河北却在北京上班的人也越发地多了起来。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她和先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买了一套面积不小的别墅,他们和孩子每天都要坐轮渡到纽约去上班、上学。虽然他们家不在纽约,但却能比纽约人更方便快捷地到达纽约的CBD——曼哈顿。此外,居住地的生活品质不仅不次于纽约,甚至还有纽约所缺乏的静谧与雅致,生活消费也低于纽约,所以他们的小日子也过得其乐融融。

也许这是一条世界通用的法则:在房价仍然不断高攀的现实情况之下,坐等降价恐怕不太现实,买房人唯有另辟蹊径才是明智而合理的选择。

我为什么被日本人赶出胶囊公寓

胶囊公寓是日本的一张“名片”,也被叫做“太空舱旅馆”,租金平均每月4000元人民币,这相对于东京市中心公寓的昂贵租金便宜很多不说,还可以免费洗桑拿、泡温泉、换卧具,所以这里成了很多蜗居族最好的选择。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