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永远的诗和远方之三毛 > XIAO QUAN 我拍三毛(第1页)

XIAO QUAN 我拍三毛(第1页)

XIAOQUAN:肖全 我拍三毛

1990年9月21日中午,我接到了《蓉城周报》谭天的电话,说三毛来了。她的日程已全排满了,很不好见。还说后天再打个电话试试。

我们非得去碰碰运气。

三毛住在锦江宾馆673号客房。

我们礼貌却又固执地敲开了房门。一个中年女性立刻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个极少见的女人!高贵,随意,幸福,苦难,善良,沉着,勇敢。我清清楚楚地从她的眼睛、嘴角、皱纹、指掌上迅速读到。

为了节省时间,主人开门见山地说:“你们采访我,那就开始吧,想问些什么问题?”

“不,我们不提什么问题,只是来和您聊聊,我采访一贯只凭感觉。”我的同事十分自信地就像和熟人谈话,任何工具都没带。

现在我变得这样的平淡

-

现在我变得这样的平淡

甚至连情感都看不出来

很多人都说我在技巧方面需要加强

要写出我的情绪,我的心境

而我现在已经是那样平淡的人

我的情绪,我的心境

就像白开水一样

为什么要特别在作品中

告诉人家我的情绪就是这样

撒哈拉沙漠完全是写我自己

一个如此平淡的我

我就不同了,15分钟内,我要不让相机里的胶片对准主人曝光,那就算白来了。于是我便请主人坐到靠门的一张沙发上,我提出了要给她拍照片,没想到她欣然答应。我拿起相机咔咔咔地拍起来,扫了一阵我又请她到阳台上再拍几张。她指着亮晃晃的钢制栏杆说:“请别把这些拍进去,我不喜欢这些现代建筑出现在我的照片里。”

我背包里正好带了一本我的黑白人像集子,是复印的。她看了几幅便摇起头来。我以为她不喜欢,她却说:“不行啊,你给他们拍得这么好,你得给我拍才行。我非常喜欢黑白的,我也常常把照片拿去复印。”

谁知她竟然也爱拍照片,她拿出了一个全自动“傻瓜”相机对我说:“我很喜欢拍静物,在一些辣椒边上放一些老太太的小脚布鞋很有意思。”她还讲述了她在旅行中的一些见闻。她那捕捉生活中细节的能力的确让人信服。

1990年9月21日,从新疆来到成都旅游的三毛,在她下榻的饭店成都锦江宾馆673客房与我及朋友聊天。

蓉城(成都)柳荫街,我在这里拍摄了三毛的一系列照片。

柳荫街在成都的府南河边,河的上游便是都江堰,那是秦朝李冰父子修建的。说起这条街,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传说。

明朝末年,张献忠率领起义军攻入四川,看见一位逃难的妇女,背着大孩子、牵着小孩子,遂问缘由,方知大孩儿乃是妇人哥哥的孩子,小孩儿是妇人自己的孩子,因不忍哥哥孩子受苦,才有了如此一幕。张献忠感其忠义,告知妇人,让村里的乡亲在门前挂上一枝柳条,可保人身安全,于是整条街上的人们都免遭屠杀,这就是柳荫街的来历。

三毛来时,还能看见当年的古柳,现在这些老树与三毛一起,成为一种记忆了。

她十分喜欢成都的小巷子。她说:“太阳出来了,人们把各种衣服用竹竿穿起,架在巷子里的青色瓦房上,还晾晒一些食物,很好看。”

下午四点过,我们步行到了那条“柳荫街”,这条小巷有茶馆,有旧式的铺面门小平房,有老人在屋檐下休息,有孩子在地上玩耍……

我们仿佛走进了某个著名的“电影城”。可这却是实实在在的成都,成都人的生活。

三毛不再说话了。用她那双犀利的眼睛观察身边的一切。她不无感慨地说:“要能把这些完整地保留下来该多好呀!”

三毛操着这一个多星期临阵磨枪学来的四川话,和周围人打招呼,和孩子们聊天,川味十分地道。谁会知道她就是三毛。

我们继续往巷子深处走去,看见一家保留完好的木板房,门锁着,主人把一张竹椅倒扣在门上。我们俩几乎同时喜欢上了这个背景。我让她坐在那里,她没动那张竹椅,痛快地席地而坐。我连拍了三张,她又干净利落地把脚上的皮凉鞋扒下来,扔在一边,直觉告诉我,要出东西了。我双膝跪地,牢牢地控制着手里的“家伙”,我告诉自己相机不能有半点闪失。

三毛坐在冰凉的土地上,她在想什么呢?我来不及考虑这么多,但我知道,我的拍摄对象早已深深地投入。她一会儿咬着手指头,一会儿想起什么事又笑了。一会儿又紧锁眉头,两眼直瞪瞪地望着天……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