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永远的三毛主题画展 > 04 撒哈拉荷西(第1页)

04 撒哈拉荷西(第1页)

04 撒哈拉·荷西

1972—1979

我经历过一个全心全意相爱的人的死亡,他使我长大许多许多,从那时候起,我才知道生死可以把它看得那么淡,当时当然很伤痛,但事后想起来,这个离别又有什么了不起。

YUANQIONGQIONG:袁琼琼 三毛一生

三毛原名陈平。1943年在重庆出生。当时正是抗日战争(1931—1945)末期。虽然陈家住在大后方,然而战乱时期的恐慌与不确定,想必在她母亲怀孕时影响过她。三毛从小就非常敏感,近乎神经质,缺乏适应环境的能力。

按照家谱,父亲给她取名“陈懋平”。因为这“懋”字笔画太多,三毛写自己名字的时候就故意跳过去,只写“陈平”两字。父母亲规范不了她,反倒被她改变,索性让弟弟们取名也不依家谱,一起略掉了那个“懋”字。

这看似小事,不过显现了三毛不守成规的个性。

三毛在家中排行第二,上有大她三岁的姐姐陈田心,下面是两个弟弟:陈圣和陈杰。在家里,父母和姐姐喊她“妹妹”,弟弟们喊她“小姐姐”,没有人喊她三毛。

三毛在念初中时给自己取了ECHO的名字,这名字终身跟随她,成为她的外文名。荷西和外籍友人都唤她ECHO。

三毛性情激烈、敏感,对人对事充满好奇,也充满爱心。意外的是,这种性格的她有两面性:喜爱人群,却无法合群。她一生都在这样的矛盾中:需要朋友,却又与朋友无法深刻交往。需要家人,却又无数次逃离家人。男友无数,但真正进入她内心的,可能只有荷西。

荷西比三毛小九岁。年岁差距一开始就界定了双方不大可能是两小无猜的纯粹关系。荷西个性较内向安定,排行七。因为年纪小,相对不受重视。而他自己家却争吵不断,兄弟姐妹甚至成年后还会因为打闹受伤(真的)。这种环境荷西无法适应,他从小就希望能有安静的、温馨的家。这见于他对三毛说的:十三岁时即许愿将来要娶日本妻子。

他在十六岁时认识三毛。当时三毛风华正茂,追求者众多,甚至荷西的哥哥,父执徐耀明的儿子都被她迷得神魂颠倒。两人似朋友似姐弟地交往了一年,荷西向三毛求婚。三毛拒绝了,理由是:“你太小,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之后,荷西便决定要让自己看上去年纪大。六年后,三毛回西班牙,跟她相见的荷西二十三岁,留着一把大胡子。

终其一生,他始终维持着这种与三毛匹配的外形。三毛其实颇在意此事,家书中好几次跟家人埋怨沙漠风沙让自己皮肤变粗皱纹变多人变老,但总会附加一句:“但是我和荷西一起并不显得我比他大。我们看上去很配。”

三毛嫁给荷西时32岁。她出生于1943年,在她生长的年代,女性婚龄通常是20—25岁,三毛“嫁不出去”,是全家的负担。三毛家书中无数次表达了这种压力。尤其她婚缘不顺,男友虽多,合适的很少,最接近婚姻的一次是与德国教师GERBERT。但GERBERT在婚前猝死。

&结婚之前,友人转来荷西信件,内中有他成年后的照片,还有对三毛不变的爱和思念。在婚事破碎之后,赴西班牙的三毛,不乏在荷西身上找寻结婚希望的可能性。

抵达马德里之后,三毛与荷西联络上。她发现荷西想娶她的心思从来没改变。于是三毛主动提婚事,荷西非常高兴。从资料上看,两人从见面重逢,到决定结婚,其间可能不到半个月。

在三毛,嫁给荷西或许跟父母交代的成分较多。她的家书上说:“如果不合适,可以离婚,至少是结过婚了。”

与三毛文章里写的不同,之所以去沙漠,不是三毛点着地图说:“我爱这里。”其实是荷西在沙漠里找到了工作。三毛嫁鸡随鸡,跟着荷西到了撒哈拉。甚至这时两人都还没结婚(因为证件的问题),只有婚约。抵达沙漠三个月后,两人才办了正式结婚手续。

沙漠生活非常苦,要吃要喝都得走三四小时的路去购买,甚至还不一定每天买得到。物价又高到不可思议。三毛几度跟家里埋怨,以这种花费,在马德里和台北都可以过高档生活。而在这里却必须用“海水”煮饭。因为淡水极贵,买不起。

荷西的工作是潜水到海底爆破,工时极长,每天要做十五小时。早上出门,总要深夜才回来。三毛在此生活异常孤寂,她在家书诉苦:“我寂寞得难以忍受。”但也正是沙漠生活改变了她。外在,她开始写作,投稿,内在部分:由于环境(没地方去玩,且沙漠民族知识水平差,性格粗暴),三毛那种孔雀似的花枝招展的魅力完全使不上,她开始变得沉静、安静。

在沙漠中,两口子相依为命,另外便是荷西如同孩子般,对于三毛那种全心依赖的爱,让三毛充实。

我个人感觉,两个人之间,有多少母子般的情愫。三毛自己也清楚。她照顾荷西吃喝,替荷西解决一切他解决不了的事。帮他安抚婆家,与他的朋友交往。在荷西死前一年,三毛发现荷西晚上总是不睡。因为三毛夜间写稿,而隔房的荷西就一直睁大眼不睡,等她写完回房间来。

三毛发现后问荷西为什么不睡。荷西说:“我睡觉要抱着你的手,没有你的手,我睡不着。”因为荷西的工作很危险,必须睡眠充足,因此三毛说她为了要让荷西睡觉,决定封笔。

但是不久后,荷西身亡。

在荷西死后,三毛随父母回到台湾。发现自己红不可当,社交及演讲约稿的邀约排山倒海。她在演讲中,总是会讲到荷西,讲到两人的婚姻生活。值得注意的是,她谈到荷西总是说:“那个男孩子。”在她眼中,从初识到死亡,荷西始终是个“男孩子”。在耕莘的一次演讲,结束前,三毛哽咽无法讲述,中断停止,题目也叫作“一个男孩子的爱情”。

对于三毛,这之后,她再没有遇到能够与荷西对等的信赖、依赖与爱情。这是三毛的余生始终无法在感情上满足、对荷西无法忘怀的主要原因。

一个悲哀的角度,我们可以说:三毛的余生,不过是等待与荷西再度相会而已。

在1991年,她自己结束了这个等待。

包容

-

他原是很有个性的人

可是在爱的前提下

他一切包容了我

他不必把爱字挂在口上或行动上

XINDAI:心岱 她的伤痕

她的伤痕

热门小说推荐

小阁老
三戒大师小阁老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