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摸摸头2.0书讲的是什么 > 四(第4页)

四(第4页)

渐渐习惯了草原上的行驶,也开始享受前面没有车,空旷,闯天涯的状态。重新开始思考前后车辆的关系,以及如果只有一辆车,呈现出的状态。

我们会一直需要另一辆车的陪伴吗?

在前面的,是限制,还是牵引?在身后的,是牵挂,还是牵绊?

都有吧。

刚开始很需要陪伴,成长后,也能独自前行,我们总有一天会别离。

2017年7月我又报名参加了第三届。

在大自然中,没有边界;设计中,破框;摄影中,故意切掉部分元素,实际上也不可能拍下所谓的完整画面;地球上,山海陆彼此相连,没有尽头。

想得更多的是弧线,树林、山峰的顶端是弧线,石头、溪流、花草……大自然大大小小的东西都是由弧线构成的。小鸡啄米,头运动的是一个弧线。

走路手臂摆动、脚的运动轨迹是弧线,登山杖的轨迹也是弧线。联想到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弧线——手拿东西,走一步,投篮姿势,球进筐的轨迹。

由弧线的发现延伸了另一段分享:接受。

回想着自己在群山之中上上下下,于山底山顶之间走走停停,随着光移影动,眼前的大自然高低起伏,不断变化,路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我前行的方向,一个是路本身存在的上上下下的方向。

在平地上走,也是不断变化的,并没有所谓的直路。

想到在我接受人、事、物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时,也要接受它原有的、自己本身存在的方向。

既经历它本身存在的必经历的过程,也享受自己的力量创造的结果。

在我们欣然看着自己所理解的东西过程中,一定会有不理解的事情,去接受那些不理解的东西,与它们共存。

……在新疆的草原里到处找,也没有找到直线。

后来听说了一个建筑师高迪,他也认为大自然里面没有直线,感觉好神奇,我竟然和建筑大师有一样的发现。

而“接受”这段文字,后来有一天发现和尼采的一段文字有共思的感觉。写那段文字时并没有看过尼采的书。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说:一切美好的失去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一切笔直的都是骗人的,所有的真理都是弯曲的,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在城市和自然里想的东西不一样,后来读一些描述自然的诗的时候想,城市里的诗人是怎样写诗的呢?通过观察和感知,我更理解了艺术家、诗人、哲学家们从大自然、从平凡的事物中汲取到的不平凡——或者说他们创造出来的不平凡,是来自这些平凡事物的美丽,以及世界之大,还有很多美丽的平凡等着我去发现:城市的、自然的。

对旅行私塾的理解:

跳脱原来的生活环境,建立对人、事、物多角度的观察,增强自己的敏感度,从大自然中寻找生活的灵感。

对稻子的评价:

觉得稻子是一个喜欢笑,但有诗人气质和哲学气质的建筑师,带我们做了一件很有趣的事。

老周,70后。

看到稻子旅行私塾招募函的时候,我正跟家人在峨眉山金顶度假,据说那天的云海特别美,但我真的没什么印象了。从手机上看到招募信息后就一直在想着怎么准备简历给稻子,去荒漠该准备哪些个人物品……后面几天的游玩也是在心神不宁中度过的。归家后就赶紧准备了简历,记得点发送的那一刻心情如同第一次找工作时般忐忑。作为一个早已而立的男人,不禁哑然失笑。

在很多朋友们的眼中,我应该算是工薪阶层中最幸福的那一类。年薪四十万,工作轻松自如受人尊重,房子、车子、妻子、孩子样样不差,每年都可以和家人一起出去度几个大假。作为一个平凡人,生活如此夫复何求?但人是精神的动物,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内心的状态与渴求。如果生命是一团火,我的小火苗却在这个正当年的季节慢慢地变弱甚至濒临熄灭。

生命热情的消失,就是因为与这个世界及周围的一切慢慢地断开了关系,要么是因为司空见惯从而视而不见,要么是凭经验武断地认为那些新生事物会一如既往地无趣而充耳不闻。日常生活的重复让人非常烦闷,想到自己后面的岁月会一概如此,简直令人绝望,然后就慢慢对所有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致,人变得呆滞而麻木。

我无法找到自己问题的根源,更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看到稻子的招募文案,我大概明白了也许需要找到与这个世界更多的接口,通过某种方式或渠道,重新接触、认识和感受这个世界,重新找到生命的活力,最终找到一个新的自己。

其实报名后我还是很自信自己能够入选的。因为是稻子老师的第一次私塾活动,成员样本肯定是范围越广越好,包括我这种非典型70后吧。

私塾活动是在稻子老师的精心安排和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完成的,每日劳筋骨而炼心志,白天大都奔波在戈壁滩的碎石和沙漠无尽的沙土中,在单调的环境里放空自己去感受每一个细小的发现;傍晚伙伴们聚在一起分享所见所想,然后由稻子老师点评解析。虽然每天面对着枯燥的环境,但心情一直处在一种莫名的亢奋之中,生命之火在慢慢地绽放,活力和年轻又来了。

最难忘的是进入巴丹吉林沙漠的第一天,刚去牧民家,不管是大藏獒还是小土狗、小羊羔都对陌生人格外亲近,在那个远离家人、朋友、没有手机信号的沙漠中心,感受到了世界是如此亲近和美好。我其实一直都不怎么喜欢小动物,小时候被猫挠过、被狗咬过留下的后遗症。但那天看到那只脏兮兮的藏獒摇着尾巴憨笑着凑到跟前,就是想抱抱它,像是失散了许久的朋友再次相见一样。感谢稻子老师用手机留下了那个宝贵的时刻——一张我和藏獒朋友的合影。

那一天,一直压抑着一些激动,就像一个新生儿嘬到了母亲的第一口乳汁,又像一个迷了路委屈地走了很久很久的孩子看到了找自己的父亲……我想我是回家了。我那天的分享是距离,已经忘了自己原话说了些什么,大意是城市里人口密度大,宠物也多,虽然人与人比人与动物的距离相对近,但总是相互提防着什么,心的距离、感情的距离其实非常远。而沙漠里人和动物都很少,距离远,可一旦遇到了就像亲人一样,毫无保留地去相信和亲近对方。所以到底什么是近?什么是远?

私塾活动不仅让我收获了一群志趣相投的小伙伴,收获了与这个世界重新建立联结的敏感力,从而带着好奇心来审视身边的一切,世界远比想象的多!我是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比较喜欢亲近大自然,待在城市多少有些不爽快。私塾之后,很干脆地参与了几个农业小项目,满足了自己“当农民”的愿望,工作和爱好两不误。

遗憾也有,也许是尘念太深难以放空,回归后的感知体验一直做得不算好,经验的影子常常笼罩着感知,还要经常跟稻子老师讨教学习才行。

这里不得不多几句话说说稻子其人。

见他第一眼感觉就是个典型的工科男(确实也是非常优秀的建筑设计师),戴副眼镜看着有些木讷,但是看他文字和听他说话时总能感到挡不住的睿智。

很佩服他搞这个旅行私塾,不一心一意专注地做自己的设计公司,每年非要浪费自己宝贵的一个月跑出来瞎累,远离家人既烧钱又烧时间,时而还会遇到风言风语,图个啥。我总想着一个字:轴。还好,他是轴而不杠,多年游走中国及海外的阅历加上他工科生的理性,总是能处理好各种情况。

私塾活动已经进行好几年了,稻子老师的坚持有时让我很感慨,他执着地传递的是一种稍显特别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让我们与外界建立更直接和本质的关联,从而打破固有认知却坚守初始,进而引发更深层面的思考和发现。一个公益的师者,一个引路人,这就是他。

感谢的话曾经说过很多,不再赘述。再一次祝福稻子,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一人一世界。其实很多时候,如果真正地回归了初心,有些问题的答案就会豁然而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