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我们是应当多加鼓励,还是要求孩子忠于事实?
耿春龙:
课程标准有明确要求,小学生要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两类,初中和高中基本上是给相关的材料或者主题,让孩子们谈自己的观点。
小学语文从三年级开始会有一到两篇大作文,要求写想象文,可以写想象中的事物、故事,编童话故事也行,这是孩子在小学生阶段就要进行的训练。
对孩子的创造肯定是要鼓励的,并且还要鼓励孩子想得越细越好,越新颖越好,因为孩子的想象力是无价的。
我教三年级孩子的时候,得出了一个经验:不要求孩子必须写400字的小童话,因为短短400字要写出一则很好的童话是很难的。写一则童话需要有背景介绍、人物角色和角色之间的互动,还要有故事的发展、**、出乎意料的结尾,以及引人深思的内涵。
所以每到“童话单元”,我们就变成了“童话大王”,像郑渊洁一样,出一本杂志,把所有孩子的童话创作编辑成册,发给同学和家长。可长可短,不受字数限制。之后,评选出大家喜欢的。第二年,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写。这个过程就能释放学生的想象力。
我从你的问题中看到了你的担忧,你可能担心孩子在写一个真实的事件时,加入自己想象的成分。我个人的看法是,只要没有明显违背生活常识的想象,大人不宜过多干涉。文艺创作有时候就是把多件事情拼在了一件事情中,然后,难忘的一件事就出来了,只要逻辑清晰即可。
家长:
我家的孩子特别喜欢看书,但不擅长引用,书上的东西,他就是不“搬”到作文中,怎么办?
耿春龙:
最简单的技巧就是强化,孩子用到一次,你就表扬一次,用两次,你就表扬两次,这就是“扬长”,让他不断地发现这样做的价值,他就从中积累了经验,慢慢就形成了模式。
家长刚才提的问题里有一句是负面评定,说孩子“不擅长……”。这是我最担心的。家长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看待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留意到杯子里已有的半杯水,而不是悲观地想着“水少了半杯”。
用正面的语言代替负面的评论,才能帮孩子提高自信心。
家长:
孩子给名著挑毛病可以吗?
耿春龙:
有一个孩子给《红楼梦》挑毛病,就是发现《红楼梦》里做的菜,不是很现实,跟贾府所处的背景不一致。
这是孩子自己的爱好,无伤大雅。
崔永元:
有一次,我有机会吃到《红楼梦》里讲的菜,反正我不爱吃。
有这样一个故事,叶圣陶先生是一位教育家,有一次,课本里要用到郭沫若先生的一篇文章——《天上的市街》。叶圣陶先生一看就说不对,应该是《天上的街市》。之后,编辑们就给郭沫若先生发了一个函,讲到课本要引用文章,并且讲了为什么要改成《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回函同意。现在课本上的就叫《天上的街市》。
朱德有一篇文章《母亲的回忆》,叶圣陶先生一看,说,这篇文章是回忆母亲,而不是母亲的回忆,所以,叶圣陶先生给朱德办公室写信,朱德亲自回信表示同意,也就改过来了。这篇文章也被选进了课本。
文人之间还有“一字之师”的说法,很文雅、很有趣。
所以,对于修改名著,我觉得可以有这样的原则:可以研究名著在表述上有什么问题,然后去写论文,在论文中自由发挥,但我不建议直接修改名著,比如四大名著,作为一种文化,是需要记忆、需要保留原貌的。
对社会上大部分的流行作品,可以用来修改病句,让孩子在修改的过程中,明白文章是有修改空间的,我们可以把原来的文字修改得更好。
实践作业
1.与同学或朋友互相修改习作,记录如何修改的,分享给家长或老师。
2.将自己每一年修改的习作分门别类整理成册,形成自己的习作修改案例集。到期末考试之前,回顾一下这些习作。把习作修改的例子记下来,慢慢就能形成自己习作修改的档案库,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
3.下面的一篇习作来自我的一位学生,你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家长或者其他同学)试着回帖。
我的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动力,没有理想,人生就没有了奋斗的**。我的理想并不是很伟大,只想当一位小小的旅行家。
旅行家?有的人很不理解,好好的家不待,干吗要在这匆忙的世界中到处奔忙呢?太辛苦了。而我的回答是虽然辛苦,但当我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望着美丽的风景,烦恼和疲惫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而且在旅行中我可以学到很多,懂得很多,我想走遍全世界每一个角落,领略那风土人情,去了解那些奇花异卉,去保护那些纯真善良的动物。
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已经走遍了全世界,我会停下脚步,把我旅行的经历、懂得的道理、获得的知识,以及大自然的美丽编写成一本书,命名为《我眼中的世界》。
我知道在旅行途中可能会遇到许多烦恼,但那又有什么关系,有机会走遍千山万水,发现一些稀奇的植物或动物,为世界造福,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才是最幸福的。我会为我的梦想去奋斗,我喜欢成为一位旅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