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草稿也需要运用一个工具,气泡图就是一个工具。你可以先让孩子把这个写完,再来写作文。
这个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情况。其实它是一个感知方式,因为人就是通过五感去接收信息的,所以我们应该先做好前期的工作。一个人感官丰富了,他写起来,资源就多,就能文思泉涌。
家长:
气泡图法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运用的?比如说,男孩子基本上不洗衣服,如果要写《我第一次洗衣服》,如何用五感法把它描述出来?
唐屹:
气泡图是一个“要点分解”的方法。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分要点,但我们要跟五感结合起来。
气泡图的第一层,可以先画五个圈,比如说中间的深色圈:洗衣服。洗衣服旁边画五个圈——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然后你就让他去感受。
当然,孩子也可以写他不喜欢洗衣服的原因:不喜欢气泡、不喜欢冰冷的感觉等,这就是要捕捉到的信息。
家长:
我有三个问题。
孩子上六年级了,从一年级练习口述作文,二年级练习看图写话,年年有作文,直到现在。
平时在考试的时候,老师总会让孩子记一些好词佳句,必须背下来,考试能用到,但是孩子写的时候,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样运用,如何破解?
是死记硬背好,还是从平常阅读看书的时候自己获取更好?
唐屹:
好的句子,自有它流传下来的道理。孩子其实是能讲道理的,但是你得说服他。
气泡图法其实是一个“可视化”的方法。老师布置了背好词好句的作业,虽然是生搬硬套,但起码对一些写作困难的同学来说可以凑字数。
但一直生搬硬套肯定不行,所以我们可以有一些引导孩子的小技巧。比如,如果老师布置背十个句子,家长可以分析这十个句子,并引导孩子理解老师为什么选这十个句子。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辨训练。
很多时候,孩子根本不知道老师要求他背的句子好在哪里,这自然就起不到作用。所以,家长在分析这些句子好在哪里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气泡图,把其中细腻的表达呈现出来,让孩子可以直观地感受到。
家长:
写作文是孩子提笔写就可以,还是非要写一个初稿,再写二稿?
唐屹:
我个人赞同先有草稿,但不是简单地要求孩子写草稿。
草稿的目的,是要让孩子把要点梳理清楚,把信息捕捉完。
一定要让孩子明确打草稿的目的。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这其中还有润色和修改。在这个过程中,都可以给孩子提建议,比如“咱们换一个叙述角度和叙述方式是否合适”。
但每次都要明确一个点,让孩子知道“我写这一稿是为了什么”,达到目的就行,不拘泥于到底是初稿还是二稿,不拘泥于写了几次。
家长:
家长如果不辅导,孩子自己写,可以“逼”出来吗?
崔永元:
这个问题主要是家长不会教,只有“逼”这一个办法,而这是最下乘办法。
在我组织的作文课上,常常会发现孩子们兴高采烈,非常激动。当老师提出一个好玩的问题时,他们会踊跃举手。其实,孩子对写作文并不是一味排斥,我们凭什么认为他们对写作文没有兴趣呢?
我们不懂孩子,所以给他们贴上了“抵触写作文”的标签,误以为每个孩子都对写作文怀着深仇大恨。
而根源,可能是家长教孩子写作文的方法根本不对。我们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否定孩子。
实践作业
主题:《我最喜爱的小动物》。
每个人都有最喜欢的小动物,写这个题目之前不要急,拿一张白纸,先把气泡图画下来。
用五感把信息梳理好,把小泡泡都填好之后,你就会发现只有一个感受——“妈妈,再给我一张纸,我还没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