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崔永元名师学堂 > 分解写作对象 用五感法气泡图法写细节(第1页)

分解写作对象 用五感法气泡图法写细节(第1页)

分解写作对象:用五感法、气泡图法写细节

五感法写细节

写作文并不神秘,秘诀就掌握在我们每天共处的身体里。我们的身体有五个突出的感官能接受外界的刺激,也就是眼、耳、鼻、舌、身。为什么写作文要从五感出发,是因为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象思维,而从最熟悉的事物入手才能通过具象思维的可视化桥梁进入抽象思维的创作。

眼主导视觉,耳主导听觉,鼻主导嗅觉,舌主导味觉,身上的皮肤可以主导触觉。我们的身体的这些部分,都是有感而知的。

视觉主要是指看见了什么,比如尺寸、颜色、形状。

听觉主要是指听到了什么,比如人声、歌声、噪声。

嗅觉主要是指闻到了什么,比如香气、臭气、腥气。

味觉主要是指尝到了什么味道,比如甜的、酸的。

触觉主要是指感觉到了什么,比如质感、温度。

很多孩子一听说要写作文,就手心冒汗、抓耳挠腮,说:“老师,为什么要写作文?”

五感法写细节,目的就是当老师布置作文的时候,孩子们能够通过眼、耳、鼻、舌、身去收集信息,让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有话可说。

我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了一头塑料奶牛,如图:

接下来,学生们设法去感受这头奶牛。

大家先说嗅觉。对嗅觉,孩子们是这么描述的:

1.这是一头假的奶牛,所以有一股塑料的气味,没有真的奶牛的那一点点臭臭的气味。

2.我也闻到了,是一股塑料的气味,但也不是那么浓,有点儿淡淡的。

3.奶牛身上的毛,有一股特殊的气味,感觉有点儿像塑料,也有点儿不太像塑料,有点儿像布的气味。

4.凑近闻的时候,感觉有毛扎鼻子,气味也有点儿刺激性。

接下来是听觉:

1.假奶牛发出了叫声后,我感觉,它跟真的奶牛的叫声不太一样。真的奶牛,叫得没有规律,假奶牛叫得很有规律,感觉就是机器的声音。

他找到了真的牛和假的牛的区别,在叫声上节奏感不一样。

2.真牛的叫声会有点儿断断续续的。

这位同学认为真奶牛的叫声有变化。

之后说说触觉:

1.我摸到它的毛感觉软软的,像棉花糖一样,挤奶的部位有点儿硬。它的鼻子和眼睛都是硬的。

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触觉感受。

2.我摸这头牛就感觉特别硬,真正的奶牛,身体是有点儿软的。

假奶牛的身体,整体的感觉有硬度。

接着说说味觉。大家可以说一说平时喝牛奶的感觉。比如:

1.奶是很甜的。

2.有的牛奶是比较稠的,有的牛奶是很稀的。

以上是大家用感官来感受到的奶牛,人的身体天然就是可以“有感而知”的。

同样是提到牛,好作家会调动感官来为作品勾勒丰富的细节,达到“诗中有画”的效果,读者们一读文字便如临其境!

比如有个词,叫“多如牛毛”。这个成语形容非常之多,多得像又细又密的牛毛。

朱自清的《春》里有这样的描述: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朱自清先生不但懂“多如牛毛”是怎样的感觉,他还会用。我们都很熟悉春雨,但是朱自清先生说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一连三个“像”,像牛毛形容春雨下的次数又多又密,像花针形容形状,像细丝形容绵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