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同学记忆力很不错,写了五天的事情。这个同学五天的“童子军”经历,就像切了五片西瓜。我阅读这篇文章时的心电图如下:
令我心跳波动的文字是“童子军印象最深的一天”,可我接着往下看,却没有看到这一天到底有什么“难忘的”。这位同学一看就知道他很认真地写了日记,从第一天到第五天一天不落地都写了。但是老师读下来的心电图,唯一波动的地方就是他写的第四天。我想既然是他印象最深的一天,总会波澜壮阔吧。哎呀,感觉用刀把西瓜切开了一道小口子,不给我吃了,还没有深入就已经停止了。
作文二:
(印象)最深刻的索道
同学乙
我在童子军里(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滑索。
一开始,我很害怕,等我看见第一个人滑下去的时候,感觉很刺激,一瞬间就过去了,真好玩!然后,村长说可以当小鸟或小猪。过了一会儿,有的女生都当小鸟,有的男生都当小猪,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对面的人还鼓励我们说加油!最后大家都敢于尝试,通过了绳索的考验!
绳索真好玩!
这篇文章是典型地学习了汉堡包法之后写的,所以开篇就提出来“我在童子军里(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索道”;紧接着,描绘了细节部分;最后做总结“绳索真好玩”。
我阅读这篇文章时的心电图如下:
我有个心跳较高的位置,对应的文字是:“一开始,我很害怕,等我看见第一个人滑下去的时候,感觉很刺激,一瞬间就过去了,真好玩!”
此处,他在和读者沟通自己的内心状态。但是他写着写着,就写到“村长说”,过了一会儿又写“有的女生”“有的男生”,还写了“对面的人”,而他自己的感受就不了了之了。他本来想深入写滑索,想写滑索很好玩,但是他没有写出好玩的点在哪儿。他心态的变化本来是可以深入下去的,但分散了,就在着急中做了总结。所以,我心情波动了之后,后面就平淡了。
那么,用种子法写记叙文到底应该怎么写呢?
请参考下面的表格:
种子要发芽,有生长的过程、变化的过程,随后还有开花、结果的过程。
种子法写记叙文时,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
从一粒小种子,慢慢发芽,会经历风吹日晒,最后成熟了,像文章的起、承、转、合。
起,就好比我带你出门,你要跟着我,我得给你铺好路,走出一条路来;承,就是顺着发展,你走过我铺好的路;转,就是换不同的角度,同样的一个想法,换不同的角度去佐证它,文章似山不喜平,要有变化;合,就是把观点说出来。
我写了一篇文章,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写的。当时,我观察到了一粒小种子。
这粒小种子是什么呢?有一天晚上,我们开篝火晚会,教官说大家可以随时上台表演。我班的学生简直都是“戏精”,大家很爱表演,也很活跃,几个男生冲上去演小品。
此时,我没有被小品吸引,而被舞台旁边的一个男生吸引了。他一个人站在舞台旁边,嘴巴一直在说话。我走过去问他,他告诉了我一个故事,他说:“唐老师,我很想上台,但是我从来没有上台唱过歌。我去年听过一首电视剧的歌曲,我一直在练习,一直在练习,可等我准备上去的时候,教官说很晚了,请大家回宿舍。”
他说:“我没有成功,我从来没有上台表演过。唐老师,要不我唱给你听听?”
根据这个经历,我写了这篇文章:
舞台旁的心理独白
周四童子军晚会的篝火燃烧了每个同学的小宇宙。每个人都像触电的“蚂蚁”,吃着自己喜爱的食物,跟随音乐随性地舞动身体。
教官突然拿起话筒说:“谁想上来表演节目?自己来抢话筒呀!”我班这群“戏精”按捺不住,等我回过神来,Owen已经开始在台上一个人表演“双簧”了。他表演得简直太“可乐”了,台下被笑声淹没,我也忍不住鼓起掌来。
鼓着鼓着,我听到自己问自己:“你要上去吗?”我眉头一紧,没有答案。可是脑子不听使唤,鼓励我的嘴巴哼起了去年听过的一首电视上放的歌。哼着哼着,我手指握拳,手心冒汗,喉咙干涸,呼吸紧张。我忍不住喊出来:“我真的要上台表演吗?”
“谢谢同学们的热情表演,今晚是一个难忘的夜晚。由于时间原因,晚会到此结束。”教官说道。我被涌向宿舍的人流推着往前走,回头看了一眼灯光撤掉后暗淡的舞台,犹如我黯淡的心情。旁边传来Owen跟唐老师聊天的声音,他说:“老师,你喜欢我的表演吗?你觉得我做得好吗?我一直在找你,我想知道你觉得我做得怎么样。”
我双手拇指互相摩擦着,似乎想通了点儿什么。其实无论是舞台上纵情表演的Owen,还是舞台下踟蹰不前的我,内心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渴望借助“舞台”被他人看见,被他人欣赏。
这粒小种子,就是站在舞台下面的人,以及他的心理状态和他的感受。
写记叙文,不用把五片西瓜都写清楚,找到那粒小种子,找到最能触动人的细节,所有的叙述都围绕着它来写,就足够了。
下面是我写这篇文章时的心电图:
这个故事最**的地方,就是他想要上舞台,最后又没有上成的那个失望的状态,我就围绕着这一点写了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