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互改有四种小方法:回帖式、批注式、小老师式、互改六问。
回帖式
回帖式修改,有很多便捷之处,特别适合当代的语言使用习惯。
1.源自网络,时代感强。
现在的小朋友都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对网络互动很熟悉,不管是在文字下方进行留言,还是通过贴吧的方式进行交流,总之,能很好地与话题的提出者进行互动。
2.回复内容不限,多人参与,生活真实,互动性强。
比如,有个同学写了班级里发生的一件小事,全班同学都看到了,但大家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同,就可以在他的文章下面一行一行地往下写。这个互动主要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作者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写事件的全貌,了解其他人的看法,启发自己从新的角度丰富所写的内容。
3.语言活泼,彰显个性,吸引力强。
修改文章很痛苦,但如果用回帖的方式,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被这种形式所吸引,因为是真情实感的沟通,小朋友不会觉得很艰难。这种互动不要求固定的格式,自由表达即可,对孩子的吸引力也比较大。
4.交流及时,时效性强。
在我的班级,学生写完文章后会随机发下去。学生不管收到哪位同学的文章,都会在文章下面写回帖,之后再传给其他人。这样,每一篇习作会拥有5~8个读者,还能收到读者的反馈,这很容易让孩子对自己的文章产生责任感和热情度。
反馈的内容有针对事件、内容、主题、遣词造句、思路、积累运用等。等到全部作文收上来之后,老师再找几个作者念一念他最感兴趣的回帖。这其实就是示范。作者最感兴趣的回帖,说明是对作者最有用的,触动了作者的内心。
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大家就互动起来了,还减轻了老师无暇批改作文的情况。
以下这篇文章,你想如何回帖?
胆小的我
胆小是我心中的烦恼之一,它令我永远躲在黑暗的角落里,永远走不出那阴森森的黑暗。我曾多次想克服胆小,可却屡屡失败。
一天晚上,妈妈让我去买两碗牛肉丸,可因我的胆小,走出了大门后,又转过头回家,一直在家门口深呼吸。妈妈发觉了,双眼望着我说:“女儿,怎么还没出门啊?这都半个多小时了呀!”我紧皱眉头地说:“妈妈,我不敢去买牛肉丸啊!你别让我去行吗?”妈妈唉声叹气地从我手中取回钱,去买牛肉丸了。
还有一天晚上,爸爸和妈妈都在加班,我不敢开电视,不敢坐在沙发上,自己抱着枕头,躲在客厅的角落,眼睛一直盯着门,生怕会从门外进来一个小偷或一个鬼。我全身一直都在抖,没有一时一刻不在抖。我想克服胆小,脚一步一步地迈出去,看到了灯光照不到的阳台,我立刻又回到了原点,缩了起来,心里更害怕了。我眼睛紧紧地闭着,一阵胡思乱想。一会儿,我的恐惧好像小了一点儿,就试着把脚伸出去,刚踩着地时,妈妈就开门进来了,我以为是鬼,“啊”地大叫一声。当反应过来那人是妈妈,我赶紧往妈妈身上扑了过去,紧紧地抱着妈妈。
胆小,使我在这黑暗的日子里饱受折磨,真希望有一天能解除这个烦恼。
针对这篇文章,我的学生收到了一些回帖:
1.“可却屡屡失败”后面可以加上“但我不会放弃”。
这是针对语句,是补充了语句内容的回帖。
2.胆小的你还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你要胆大一点儿,还不得“上天”哪!
这是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
3.想象力很丰富,现实中没有鬼,但是作者写到了“生怕会从门外进来一个小偷或一个鬼”。
这是抓住了一个细节,对作者的想象力进行了回复。
4.“我不敢开电视,不敢坐在沙发上,自己抱着枕头”改为“我不敢开电视、不敢坐在沙发上、自己抱着枕头”。
这是针对标点的回帖。
5.胆小的女孩,你好,你要敢于实践,只要你实践了,你就会觉得一点儿也不可怕。
这样的回帖已经脱离开了习作的技巧,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了。
6.你有胆量写作文,怎么没有胆量克服自己的胆小呢?
这是提出一个问题。
如果我是作者,看到回帖会感到开心和温暖。我感觉自己写出来的文字有力量、有生机,能够跟更多的人互动,不再只是一份作业了。
互动性的增加,会帮助孩子意识到,他写出来的东西是有价值的。之后,他再写作文时,就会有一种期许——希望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有人看。
批注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