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崔永元名师课堂 > 如何谋篇布局(第2页)

如何谋篇布局(第2页)

毕飞宇是坐在自己安静的书房里,耐心地跟自己笔下的人物相处的。而据说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写到入情入景时,会穿起他小说中虚构人物的衣服,对着镜子做各种古怪的动作。

再说说构思派。

有人说谋篇布局是构思派的核心理念,首先考虑的就是主题要明确,主题确定了以后坚持它。

明朝戏曲作家王骥德有过极为形象的比喻。他说:“写文章诗词就像造房子。先定规式,自前门而厅、而堂、而楼,或三进或五进或七进,布置几间厢房,厨房、浴室、小花园、亭子在哪儿?前后、左右、高低、远近,尺寸无不了然胸中,然后才开工。”这个比喻,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就是说,动笔之前谋篇布局很重要。你造这个房子是干什么用的,是住家、开餐厅,还是开酒店?然后你才能决定是三进或五进或七进等这些功能。

英国大作家毛姆说你必须努力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说什么,然后死守不放。其实,当我们不讨论主题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毛姆说的非常没用,但是现在我们开始讨论了,我们明白他说的是什么了,为什么要守住不放,为什么要找出这个核心。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说什么其实并不那么容易,举个例子,《水浒传》大家都看过,其中很多人物的性格有粗鲁的一面,比如鲁智深、史进、李逵、武松、阮小七等,但他们是一样的吗?他们是怎么粗鲁的呢?他们的粗鲁有区别吗?有。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都能说出他们的区别吗?看看金圣叹的总结,他说:“鲁智深什么事都着急;史进的粗鲁是少年任性,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李逵的粗鲁是蛮,动不动要把这个砍了,把那个砍了;武松的粗鲁是豪杰不受羁,我是个武士别谁都管我;阮小七的粗鲁是悲愤无说处,于是就鱼死网破。”所以你看看,仅仅是粗鲁这种性格就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决定了人物都不一样。所以构思很重要,当我们决定写一个粗鲁的人,当我们准备写一个亚洲二流球队,当我们想写一个独特的足球教练时,我们一定要构思好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再坚持不懈地写下去。

我们比较熟悉的应该是《我的母亲》《我的父亲》《我的爷爷》《我的学校》等标题,如果我们现在要写一篇《我的父亲》,这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人,你可以想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写父亲的正直,还是有爱心?如果写正直,又是怎样的正直?如果写他的爱心,是写他泛泛的爱心,还是写他让你感动的爱心?哪一点最代表父亲的个性和为人?你继续问下去,你才能明白自己到底要写什么。关于父亲,我们可以问自己一百个为什么,然后再定下来写,写的时候就不要再摇摆了,这既然是你从思考中筛选出来的,就不要再犹豫了。

我们都知道朱自清的《背影》。他写了父亲的一个背影,比写他父亲的正面还经典,还源远流长。我觉得这个就是他把自己跟父亲的接触、经历,一幕一幕地像电影似的演了一遍。而他记住了这个背影,不但能体现他父亲的品性,也特别有画面感,让我们也记住了一个父亲。这个父亲把孩子放在心上,孩子临走了觉得没有什么可做,也要穿过几条铁道,去给孩子买几个橘子。就像刚才毛姆提醒的,找到了写作的主题,就要死守着不放。

一般人提起笔来就写,写到哪儿算哪儿,还有的是因为对题目不熟悉,慢慢地就往自己熟悉的方面写,容易跑题偏题。比如让你写“背影”,可能写成了“正面”;“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会容易写成“我如何改掉坏习惯”;“一件童年趣事”会写成一件高兴或激动的事情。怎样才能死守不放?答案是三个字——“关键词”。抓住一个关键词写,不断回到自己最初的想法或者主题,死守着它就对了。我给它总结成两个字——“利益”。你也可以记住“关键词”,也可以记住“利益”。把这件事想明白了,对你的写作特别有好处。什么叫利益?就是我想干什么,我想说什么,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怎么干、怎么说、怎么写。比如说标题叫《一件小事》,我想说一件小事,我想说一件大事也是小事,我想说世界上没有小事,我还可以说没有什么大事,天下再大的事也是小事。这都是利益,有了这样的利益以后,你的一件小事才能写起来。其实写作这件事是非常主观的,一件小事就是非常主观的,你觉得是小事,我觉得是大事。所以我觉得关键词也叫“利益”,要先把这个记清楚。我原来做电视节目的时候,经常有人说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就是这个道理,观众看我们做电视节目的,如果出去拍新闻,扛摄像机的只能拍别人,而不能把自己拍进去。

据说,某年某地高考模拟考试,作文题目是《我的母亲》,一位同学把标题看成了《我的母校》,写了一半才发现,怎么办?考生急中生智,加了一段文字:“我是一个孤儿,一直在校园中成长,我的母校就是我的母亲!”居然得了高分。这是把自己拉回来的方法,我当然不提倡这种急中生智,把自己说成孤儿也不好。作家写散文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就是死抱着自己的主题。

明确到底要说什么,接下来才能谋篇布局。大家应该看过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因为寒冬想去监狱熬过,所以故意犯罪,结果六次皆未得逞,后来他准备悬崖勒马、改邪归正。我们看到这里都屏住呼吸,以为他有重新做人的希望,可就在这时,苏比被捕了。故事波澜起伏,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是一篇构思非常奇妙的短篇小说。

除了短篇小说,在写作中还有一类,就是电影、电视剧、舞台剧,事先对结构进行精心布局是更常用的办法。比如,曹禺先生的《雷雨》采取的就是锁闭式的结构模式,登场人物、活动地点、活动时间尽可能简约和集中,剧情从危机爆发开始,步步逼近**。它将前后30年间周、鲁两家许多矛盾冲突集中在一天之内。曹禺曾说他的《雷雨》“太像戏”了。太像戏无非是在结构上非常下功夫,这也是标准的戏剧结构法。

谋篇布局之后,到底如何写这篇文章呢?四个字:起、承、转、合。

我特别爱看侦探电影,看多了发现其实只有两种类型的侦探电影。一种是跟着电影剧情破案,电影演到最后,你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比如《尼罗河上的惨案》,在前面埋下很多伏笔。第二种是电影一开始就破了案,整部电影就是在讲破案的过程。“起、承、转、合”就是这么回事。

中国古代诗歌构思巧妙的就更多啦。有一首很特别,是唐代诗人金昌绪创作的五言绝句《春怨》,写妻子思念边疆丈夫的诗歌。“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一共四句,大概是说,把树上的鸟打走,别让它一直叫啦,老叫把我的梦都惊醒了,让我梦不到我远在边疆的丈夫。你看,一个妻子对自己爱人的想念,居然从把鸟赶走开始说,把思念爱人的情感描述得如此生动。这首诗不但构思巧妙,而且蕴含着中国文人写文章诗词的一个重要的逻辑线索,就是“起、承、转、合”。这四句诗完全反映了“起、承、转、合”的完整结构,古人说不仅“摘一句不成诗”,而且“中间增一字不得,着一意不得”,是意脉贯通、逻辑联系紧密的范本。许多人觉得,利用这四句五言诗来解释诗文的逻辑线索,的确能起到举重若轻、化难为易的作用,建议大家背下来。

掌握“起、承、转、合”的逻辑线索,为我们谋篇布局提供了重要的武器,也更容易理解大多数文章的结构。比如《孔雀东南飞》,“起”是夫妻感情很好,婆婆却不满意;“承”是妻子主动请求被遣回娘家;“转”是在再嫁过程中却出乎意料地自杀了;“合”是人们把夫妻俩合葬,以象征夫妻再团圆。你看,你可以这么去掌握一篇文章的逻辑线索,也可以为自己要写的文章谋划一个逻辑线索。

我再说说“起、承、转、合”的具体运用。首先是“起”,起就是开头。开头应当“开门见山”,已经快成为有定论的说法。因为开门见山容易迅速进入主题,也符合人们接收信息的心理习惯。臧克家的《有的人》是一首新诗,热情赞颂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为了突出这个主题,诗的起始段开门见山地捧出人生哲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运用两组对立的概念,造成强烈的悬念,犹如奇峰突起,警钟骤鸣,一下把大家吸引住了。鲁迅写的《祝福》,采用倒叙,先写祥林嫂在除夕之夜,被冻死、饿死在鲁镇的街头,一个勤劳善良、辛苦了一生的劳动妇女,最后却惨死在大年三十的晚上,而这时财主人家却正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气氛。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呀!这就是鲁迅写《祝福》的方式。

开头的开门见山给后面“承”和“转”做了很好的铺垫,展开起来水到渠成。比如《祝福》的开头,自然就产生了一个疑问,祥林嫂怎么就会无依无靠地惨死在大年三十?臧克家《有的人》开头就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什么这么说?读者就带着问号跟着文字前进了。这时候鲁迅先生再娓娓道来,讲述祥林嫂第一次来,又被带走,第二次回来但是已经不再伶俐,开始让人“厌烦”的过程,不看下去已经不行啦。祥林嫂的命运也安排了两次转折,第一次来鲁镇当杂工,虽然忙累,但“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第二次哭诉自己的悲惨改嫁过程,又留了下来。两次看起来命运开始走向好的,但是立即又掉入现实残酷的陷阱。《有的人》提出人生的实质性问题后,诗进入第二层次。分别对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的两种人具体描写,写他们对人民的态度、对个人名利的态度和对生活目的的追求。第三层次写人民对这两种人的态度,结构也很简洁明了。

托尔斯泰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努力学习普希金的《宾客齐集在别墅中》这个未完成的文艺片段所使用的“开门见山”的手法。托尔斯泰说:“要写作就应该这样写,普希金总是直截了当地接触问题。换了另一个人,一定会先描写客人,描写房间,而他却一下子就进入了情节。”如果不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那几句道德教训式的警句,它等于是完全学习普希金的,一开头就要读者被吸引进奥布朗斯基家的一大堆事件中。“奥布朗斯基家里一切都混乱了”,究竟什么混乱了,读者还不知道,他们要看到后面才会知道。但这句话却开门见山地立即形成了一个情节的纽结,这个纽结之后获得了展开。

最后,我说说修改。大多数的作家建议不要太频繁地停下来修改自己的文字,先写下去,写完了再回头修改。鲁迅就说过:“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

修改的第一要诀是写完再改。

第二要诀是怎么改?

斯蒂芬·金是开门改稿,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己先改一遍,然后给编辑、亲友看,让他们提意见。马尔克斯却是闭门改稿,就是不给别人看,自己关起门来改到自己满意为止。所以,这事得你自己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