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唐诗里的烟火人间摘抄 > 骆宾王 钢铁直男是怎样炼成的(第1页)

骆宾王 钢铁直男是怎样炼成的(第1页)

骆宾王:钢铁直男是怎样炼成的

狂了一辈子,怒了一辈子,

硬气了一辈子,

奔走半生依旧还是少年郎。

公元644年,浙江义乌的吃瓜群众都在窃窃私语,“喜大普奔,小县城飞出了金凤凰”“老骆家可要发达了,小孩子就能写诗”“神童啊,日后大唐有指望啦”。

他们说的,是一个七岁神童的故事,名叫骆宾王。骆宾王前几天在家里的池塘边看见大白鹅在游泳,于是脱口而出: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最好的文学创作,都是在顺其自然的情况下**。骆宾王这首诗就属于这种情况,他看到大白鹅在游泳撒欢,小脑袋瓜子里有所感悟,然后脱口而出,结果写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以至于1300多年后,这首诗依然出现在小学课本里,成为必背、必考、必默写的典型。

在大唐帝国的初期,虽然有了科举考试,但依然是贵族门阀镀金的终南捷径。出生在义乌的骆宾王,虽然没有小商品批发的生意可做,但指望能和贵族子弟谈笑风生,那真是在拿他开涮了。

骆宾王没有参加过高考,但依然和王勃同列“初唐四杰”,其中原因显然不是学历的因素,而是骆宾王的两项素质;个人品质和学习能力。

毕竟是神童,天生的高智商,再加上多年苦读,骆宾王可谓是东南半壁的才华担当。虽然出身贫寒,但依然有人欣赏他。

二十岁那年,骆宾王经朋友介绍找了份工作:在道王府里当秘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在道王府里兢兢业业地干了三年,深得道王的喜欢:“这孩子右手能提笔写文章,左手能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是个好苗子。我如果不好好培养他,都不敢摸自己的良心——会痛啊。”

那天,道王把府里的属下召集起来,让他们每人写一篇夸自己的文章,比如在大公司实习过、在贫困山区支教过、在诗词大会上得过奖等。道王想看看有没有值得培养的属下,将来向朝廷推荐。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如果获得道王的认可,说实现阶层跃升可能有点夸张,混得体面完全不成问题。如果骆宾王能抓住这次机会,那他的命运将完全不同。

可就在大家奋笔疾书把自己夸得天花乱坠时,他把手中的狼毫毛笔一扔:“这种扰乱用人制度,堕落个人品德的事情,我是不会干的,这辈子都不会干。”

当然,骆宾的原话是这样的:

说己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洁。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

骆宾王同志坚决不走歪门邪道,他一定要靠自己的本事实现人生理想。你可以说他耿直,情商低,不懂人情世故,但你不得不佩服他的高尚品德,即便他因此丢了饭碗。

从道王府出来,骆宾王茫然地在大街上游**。

此时大唐国力日渐昌盛,李靖、李绩、侯君集率领大军东征西讨,打下了辽阔的疆土。高昌国王甚至还没见到唐军的影子,就被吓死了。

这些英雄事迹时刻感染着骆宾王,他抽出随身佩戴的宝剑,下定决心:“到前线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骆宾王报名、参军一气呵成,不久后就来到了西域,那个黄沙万里将军百战的地方。在前线的战场上,他担任了唐军的基层干部,经常冲锋在厮杀的第一线。昨天还一起喝酒的兄弟,今天就死在他的怀里;前天还拌嘴打架的仇人,明天也可能成为兄弟。尸山血海的战场就像炼狱,把本来就是利剑的骆宾王锻造得更加锋利,他已经不顾生死,只求能为国杀敌: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然而在西域奋斗多年后,骆宾王并没有战功卓著,也没有成为万户侯,他依然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干部。因为能提剑杀敌酋,也能握笔著文章,还可以出谋划策,充当军事参谋,最重要的是只领一份工资,太划算了,于是骆宾王被调到姚州大总管李义的幕府中,再次做秘书。

在唐朝诗人中,骆宾王是一朵奇葩。一个咏鹅的神童,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骆宾王说:“不是提倡终身学习吗?你们怎么忘记啦?”在战场上不学习杀人,就会被人杀死;在幕府中不学习谋划,就会丢掉前途;在文案里不学习写作,就会失去工作。想要在社会上立足,核心因素从来不是学历,而是终身学习的能力。

公元678年,将近60岁的骆宾王被调回长安,担任侍御史。奋斗多年不仅领不到退休金,还得继续做正八品的小官,负责弹劾官员的不法行为,纠正朝廷的纪律。如果能够说一些不咸不淡的话,主抓几件不太重要的事情,你好我好大家好,就算恪尽职守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