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红楼探玉-大众日报数字报 > 觉悟记 痴人的执着与救赎揭秘贾宝玉的结局真相02(第2页)

觉悟记 痴人的执着与救赎揭秘贾宝玉的结局真相02(第2页)

例如第三十二回,宝玉、湘云和袭人的对话就描述了宝玉和宝钗在价值观上的根本分歧:

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账话。”

4.贾宝玉身上的佛教气息

贾宝玉出家,除了以上的因素,还与他身上一贯的佛教气息一脉相承。

例如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正值贾宝玉和姐妹们赌气,提笔写下一偈,里面就充满佛教色彩:

你证我证,心证意证。

是无有证,斯可云证。

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黛玉、宝钗和袭人看到宝玉写的偈语,开玩笑说:“这样钝愚,还参禅呢。”林黛玉后来还为他补上了最后一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宝钗也借机掉了下书袋子,讲了六祖惠能的故事和偈语。整个对话都是围绕参禅进行的。

又如第五十回中宝玉到栊翠庵向妙玉讨红梅,回来后众人让他赋诗《访妙玉乞红梅》。这首诗也是充满了佛家气息: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诗中的“离尘”“佛院苔”,似乎都是贾宝玉出家后的写照。

八、龌龊的现实宗教和贾宝玉的还俗

贾宝玉弃薛宝钗而出家为僧,确实是八十回后的必然情节。但是很多红学家认为这就是贾宝玉的最后结局,笔者则非常不赞同。

贾宝玉在八十回后应该会有两次出家。宝玉第一次出家是进入世俗的寺庙,但是会以失望和失败告终,之后他会还俗离开;宝玉第二次出家则是在大彻大悟后回到天界,归位神瑛侍者。

关于宝玉的两次出家,前八十回中有以下伏笔:

1.作了两个和尚了

我们刚才说了,第三十回,贾宝玉对林黛玉说过:“你死了,我做和尚!”其实紧接着在第三十一回,袭人又提到了死,宝玉又说了作和尚的话,结果被黛玉逮住,调侃他说:“作了两个和尚了。”

宝玉道:“你何苦来替他招骂名儿。饶这么着,还有人说闲话,还搁的住你来说他。”袭人笑道:“林姑娘,你不知道我的心事,除非一口气不来死了倒也罢了。”林黛玉笑道:“你死了,别人不知怎么样,我先就哭死了。”宝玉笑道:“你死了,我作和尚去。”袭人笑道:“你老实些罢,何苦还说这些话。”林黛玉将两个指头一伸,抿嘴笑道:“作了两个和尚了。我从今以后都记着你作和尚的遭数儿。”宝玉听得,知道是他点前儿的话,自己一笑也就罢了。

“作了两个和尚了”,就是宝玉未来两次出家的暗示。

2.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第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宝钗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出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你过来,我告诉你,这一出戏热闹不热闹。——是一套北《点绛唇》,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了,只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是《水浒传》中的内容,讲的是鲁智深在打死镇关西后出家在五台山,但是由于受不了寺中的清规戒律,跑到山下喝酒吃肉,结果酒后大闹五台山,终于被逐出寺庙。简单来说,就是鲁智深出家后又还俗的故事。

鲁智深的故事就是暗示贾宝玉未来的第一次出家与还俗。

我们注意到,点戏时的对话是围绕着贾宝玉和薛宝钗两个人的。虽然是薛宝钗点的戏,但是贾宝玉一直参与对话。我们知道,薛宝钗将来是要嫁给贾宝玉的,所以用她点的戏来预示贾宝玉的命运,也是合理的安排。

3.还俗的原因——龌龊的现实宗教

对于贾宝玉两次出家,支持的学者包括刘心武先生。但是刘先生认为,贾宝玉第一次出家并没有成功,是因为遇到了甄宝玉,甄宝玉把贾宝玉送回了贾家。刘心武先生认为这就是八十回后“甄宝玉送玉”这个重要情节。

刘心武先生对“甄宝玉送玉”的理解是不正确的,后文中我将单独分析甄宝玉这个神秘人物,并揭秘“甄宝玉送玉”这个神秘情节。

那么,贾宝玉第一次出家不成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其实,《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中也留下了很多伏笔。

首先,我们要了解曹雪芹对宗教活动和宗教人物的态度。

《红楼梦》中对宗教的描写分为两种,一种是现实宗教,另一种是理想宗教。现实宗教存在于寺庙、庵观当中,由寺院中的僧人、道士主导宗教生活。理想宗教就是蓬莱仙界,由神仙们管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