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红楼探玉-大众日报数字报 > 觉悟记 痴人的执着与救赎揭秘贾宝玉的结局真相02(第1页)

觉悟记 痴人的执着与救赎揭秘贾宝玉的结局真相02(第1页)

觉悟记:痴人的执着与救赎——揭秘贾宝玉的结局真相02

六、金玉姻缘

回到家里的贾宝玉,在家人的安排下,和薛宝钗成婚了。

传说中的金玉姻缘真的实现了。

脂砚斋在第二十一回的批语就透露了宝玉和宝钗未来会成婚:

此意却好,但袭卿辈不应如此弃也。宝玉之情,今古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至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第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好了歌》中也有对黛玉死后,宝玉成婚的暗示: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林黛玉的死,对贾宝玉的打击是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不知道贾宝玉为何会答应与薛宝钗结婚。但这婚毕竟还是结了。也许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就是贾宝玉的痴病犯了,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亲。

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就犯了痴病,去摔他的通灵宝玉。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也有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地下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就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红楼梦》第三回

随着宝玉和黛玉感情越发深厚,宝玉的痴病就更加严重了。曾经有一次,宝玉只是从紫鹃那里听说黛玉要回老家,痴病就突然发作了,而且半天都缓不过来。

正说着,人回林之孝家的、单大良家的都来瞧哥儿来了。贾母道:“难为他们想着,叫他们来瞧瞧。”宝玉听了一个“林”字,便满床闹起来说:“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们来了,快打出去罢!”贾母听了,也忙说:“打出去罢。”又忙安慰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没人来接他的,你只放心罢。”宝玉哭道:“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贾母道:“没姓林的来,凡姓林的我都打走了。”一面吩咐众人:“以后别叫林之孝家的进园来,你们也别说‘林’字。好孩子们,你们听我这句话罢!”众人忙答应,又不敢笑。一时宝玉又看见了十锦格子上的西洋船模,便指着乱叫说:“那不是接他们来的船来了,湾在那里呢。”还将船“掖在被中”,笑道:“可去不成了!”一面说,一面死拉着紫鹃不放。

——《红楼梦》第五十七回

各位看看,当初紫鹃只是编了一句林黛玉要回老家,就把贾宝玉唬得痴病大作。如今,林黛玉真的死了,永远回不来了,贾宝玉的痴病肯定会犯,而且真不知道会严重到什么程度。

所以说,当家人安排宝玉和宝钗结婚的时候,宝玉应该还沉浸在黛玉之死的打击中,很可能是痴病发作的状态,神经错乱,恍恍惚惚,甚至并不相信黛玉已经离开了人世。在新婚的晚上,宝玉也许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和宝钗成婚,他甚至以为面前的新娘就是黛玉!

要知道,贾宝玉之所以有痴病,就是因为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宝玉的痴病在本质上和黛玉的喘嗽、宝钗的热毒症是同一种病,都来自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之间前世的情根。

前文分析过,林黛玉死后,绛珠仙子会魂附薛宝钗。那么,绛珠仙子还魂薛宝钗的时点,会不会就在宝玉、宝钗的新婚之夜呢?我想如果这样安排,应该比高鄂的调包计更加精彩。贾宝玉在新婚之夜见到的薛宝钗,其魂魄已是绛珠仙子了。所以,天生就有痴病的贾宝玉才会把眼前的薛宝钗认成林黛玉。

前世的病根让他看到前世的人。

七、宝玉出家

1.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宝玉和宝钗虽然成婚,但没有长久。因为宝玉心里永远记挂着黛玉,根本容不下第二个人。关于这一点,书中有许多暗示。例如红楼梦曲第二支《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首词的意思是:每天对着薛宝钗,但是忘不了林黛玉。虽然妻子薛宝钗悉心照顾自己的衣食起居,奉行妻子的职责,但是心情总是难以平复,总是不能停止怀念林黛玉。

当贾宝玉从痴病中恢复过来,发现自己身边的妻子不是林黛玉,发现林黛玉早已经死了,但是自己无法摆脱对她的思念的时候,他会怎么做呢?

2.你死了,我做和尚

贾宝玉的选择是出家为僧。

脂砚斋的批语中有:

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为之毒,故后文方有“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

“悬崖撒手”“弃而为僧”,就是说贾宝玉将抛弃薛宝钗,出家去做和尚。

贾宝玉的出家,实际上是兑现了他曾经对林黛玉的承诺。第三十回,宝玉对黛玉说过:“你死了,我做和尚!”

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去呢?”林黛玉道:“我回家去。”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林黛玉道:“我死了。”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3.三观的差异

宝玉弃宝钗而去,也是因为两个人在志向上的不合。前八十回中曾经多次强调,宝玉是非常憎恨经济之学的(通过科考获得功名),认为这是很“混账”的行为,他甚至对整个官僚体系都充满鄙视。但是宝钗偏偏是个很务实的女子,常常劝诫宝玉考取功名,对体制的态度是顺从的。这个价值观的本质区别,使两人根本无法在精神层面上达到如宝玉、黛玉之间的那种契合,也预示了两人未来的婚姻危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