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理财课分享 > 千年激荡说地产 从居大不易到居易(第2页)

千年激荡说地产 从居大不易到居易(第2页)

今人意想不到的是,虽然那时的货币政策如此宽松,可2003年之前房地产市场并无多大起色。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意识里买房要用全款,即使借钱也要跟亲戚朋友借,至于从银行贷款,那更是从来没想过的事儿。也就是说,人们只知道住房有商品属性,却从未真正意识到住房有金融属性——买房是可以用杠杆的。

1998—2015年存贷款基准利率走势图【来源: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我们分析过中国财富的四次浪潮,遗憾的是,这个金融意识尚未觉醒的时代,人们丝毫没有考虑过货币的时间价值,更不用说房价上涨之后的资本利得,尽管1978—1998年物价指数已经上涨了很多倍。

请一定记得,资本最能认清当下。

想知道哪个行业最赚钱,看看新增银行贷款流向哪个行业就知道了,各上市银行都会公布年报,相关数据一查便知。

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资金总要寻找新的出路,最简单的就是与当下最赚钱的产业结合。答案不言而喻,全国范围内,资金最好的出路自然只有房地产。商品房的销售额从1998年的2513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7955亿元,2003年年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超过了1。2万亿。

信贷催化之下,中国房价飙升自2002年开始,2003年迅速上涨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房价涨幅震惊了国人,人们终于开始意识到原来房地产价格涨幅可以这么快。

最重要的是当下。

如此涨幅,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房价已经到头了,不但不可能再涨,反而很快就会下跌。更有人认为,2003年前如此便宜都没有上车,上涨之后上车岂不是很亏?当下已经亏了,还不想承认?不懂得敬畏,希望市场按照自己的想法运行,最终逆势而动,失误也就在所难免。

判断一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任泽平曾经提到过一个方法:短期看金融,中期看政策,长期看人口。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还是有点学术化了。看待一个城市的房价不需要分短期、中期、长期,只需要看准当下,当下最重要的是房地产信贷政策:如果房地产信贷政策放松,短期内就会迅速上涨,等到中期和长期黄花菜都凉了。从金融属性来讲,房地产之供需,很大程度上是货币供需决定,而不决定于房屋库存、土地供应。还有一个方法判断当期市场供需,如果新房市场供应以大户型为主,请别轻易幻想房价会下跌;只有小户型成为新房主流,房地产市场供需才可能趋向于饱和。只要市场供应以大户型为主,就证明这种产品还是奢侈品,旧时王谢堂前燕,还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

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发展成一场全球金融海啸,惊涛骇浪之下,原本火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突然遭遇滑铁卢,2007年深圳二手房均价由12358元下跌到2008年的10091元,跌幅高达22。46%——信心原来比金子更加珍贵。

严格来说,2003年以来的房地产上涨只在2008年出现过数月下滑,原因是外部冲击。当年,四万亿的救市计划出台,货币、金融政策转为宽松,仅仅数月,房地产市场就换了人间。

2009年房价和经济见底回升,土地市场再次火爆,政府关注到了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即便对开发商征收土地增值税仍未抑制行情的火热。巨大的价格上涨空间必定带来巨额的利润,虽然房价的涨幅最多十几个百分点,但房地产市场自带杠杆,利润会成倍放大。钱不是谁都可以赚的,最起码在房地产这样一个重资本的行业,行业集中度一定会提高,小炒房客、小开发商一定会被挤出市场。

巨大的利润吸引了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介入,一些央企、国企开始凭借自身融资优势,在土地拍卖市场一掷千金。2010年,中国兵器集团、中国烟草总公司这样的央企巨头在北京频频拿地。

土地拍卖市场和商品房市场是自由竞争的,谁的资金优势更大,谁就是胜出者。高高在上的央企放下身段在房地产市场与成千上万家房企拼杀,最终杀出一条血路,迅速建筑出了自己的“护城河”,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土地拍卖市场频频涌现多个“地王”。

结局显而易见,整个市场的集中化程度更高了。面粉涨价了,面包必然涨价。土地一级市场的火热,促使房价在2010年进一步上涨,如此又会吸引更多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如此循环。

从城市规划、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到拆迁开发以及商品房的销售,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一些房地产企业只能将业务下沉到三四线城市,避免在一线城市与这些巨头竞争。小开发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有的苟延残喘维持生计,有的只能被迫退出市场。

2010年出台更加严格的宏观调控措施,简单一句话总结就是各种“限”:限制二套房贷首付不低于40%,贷款利率严格按照风险定价;随后要求二套房款首付比例提高到了不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首套面积超90平米,首付款不得低于30%。即使如此,房价依然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资金迅速聚集到房地产行业,哪怕是五线小县城,塔吊林立,鳞次栉比。

2011年出台的“国八条”更加严厉,但犹如扬汤止沸,市场依然持续火爆到了下一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当年发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1804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6。2%,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7341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2%。2012年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36460万平方米,比11月末增加2893万平方米,比2011年末增加7752万平方米。【来源:《青海金融》,2018年2月18日。】

一轮又一轮的调控,最终的结果是房价越来越高。从2014年开始到2015年,全国46个限购城市除了北上广等5个城市外几乎全部取消限购。2015年是房地产市场最火爆的一年,当年有5次降准和降息动作,放水力度前所未有,全国住房中长期贷款直接从2014年的2。23万亿增长到了4。2万亿,几乎翻倍。

从2014年到2017年,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几乎翻了一倍。以北京为例,根据安居客的数据显示,2014年9月北京房价为36722元,到了2017年3月达到了61613元,涨幅高达67。82%。

楼市的火爆持续到2017年的“317新政”,认房又认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为35%、二套为60%,暂停发放贷款期限25年(不含25年)以上的个人住房贷款……新一轮更加严厉的调控措施出台,火热的市场在短期急转直下……

回顾一千多年来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之后,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房价之所以一直上涨,除了经济的增长必然带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外,根本原因是土地的稀缺性。在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变得越来越大时,土地一级市场掌握在政府手里,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土地的供应控制土地的拍卖价格,进而影响房价。一级市场越垄断,整个产业的风险才越小,利润也越容易最大化。

第二,房价整体处于“调控——上涨——再调控——再上涨”的周期中,在城市化进程完成之前,这种趋势不会结束。所以,那些看跌房价的死空头们,无非是没有搭上这辆财富的列车,想看房价暴跌的笑话,殊不知三十年来房价整体上一直在上涨。

第三,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没有任何不同,它的终极任务是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当它的发展影响到这个目标时,调控政策就会出现;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需要它时,扶植政策就会出台。无论调控和扶植,房地产业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大目标都没有变过,在找到新的替代品或矛盾彻底不可调和前,这一方向未来也不会变。

回归历史是为了洞察未来,那么,未来房价还能涨吗?

首先要明白,房价的高低从来不是由租售比、空置率、人均收入这些指标决定,而是由高收入人群的平均收入水平决定。

现实的情况可能比“二八定律”更残酷,君不见招商银行1%的金葵花客户贡献了80%客户存款。同理,房价也是由少数金字塔尖的精英人士的平均收入水平决定,相对于13。9亿人口,哪怕高收入人群的比例只有1%,1390万拥有高净值财富的人口,可以任意抬高任何地方的任何价格水平。

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核心地产永远是稀缺资源,在供需矛盾下,地价一定会上涨。富豪手里不差钱,这种稀缺地产有限,有钱也买不到怎么办?只能向周围外溢,从市中心溢出到郊区、二线城市、三线城市……

谁也不能准确预知未来,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未来富人会越来越多,对资源的垄断性会越来越强,二三十年内房价不会出现大的下跌。

有人说房地产税的出台必定对房价造成重大的冲击,其实未必。任何一种税收出台的最终目的都不是打压某个市场,而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手段。如果这个市场没了,收入从哪里来?政府之所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从来都不是希望房价下跌,而是不希望房价在短时间内上涨过快,破坏了社会稳定。

最后,我想提示一下房地产未来的风险。房地产最大的风险不是房价涨跌,而是流动性风险——卖不出去。

现在的房价真的很贵,确实如此,但大家要知道,房价从未便宜过。那么,如果想买房,应该去哪里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