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理财课分享 > 保险最重要的理财工具(第1页)

保险最重要的理财工具(第1页)

保险,最重要的理财工具

说清楚寿险,就要先说清楚保险。

很多人对保险印象不太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保险工具不了解。保险是个概率游戏,是最有效的风险对冲工具,是每个人都必须运用的杠杆工具。

先从经济学上一个经典的投资小故事说起。

假设本金100万,现在有两个投资方案:A是每年100%赚25万,B是30%的概率赚100万,但有70%概率一分钱也赚不到。

面对这样的选择题,你会如何选择呢?

从概率的角度说,A、B两个投资方案预期收益分别是25万、30万(30%×100万+70%×0),B方案预期收益率比A高20%。按照经济学理性人原理,当然要选B。

但在真实的世界里,面对百分之七十概率不赚钱的可能,绝大多数人会选择拿到确定的25万。因为这个世界上多数人都厌恶风险,宁可少赚钱,也不愿意不赚钱,用经济学解释属于风险偏好显凹。

尽管概率、收益、亏损可以很清晰地放在大家面前,但是,我们仍旧不能成为理性人。

投资决策过程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按理性决策,事实上感性决策与理性决策之间总存在一定偏差。有些产品,就是利用这样的偏差进行定价,赚取客户的钱。我们要做的就是识别这些偏差,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正确决定。

如同战场上的将军,作战之前有无数参谋提出无数方案,每一种看起来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最终的决策只有一个,结果只有一个。做决策的人不能仅凭直觉和感情,因为,结果是真实的,只有赚或者赔,胜或者负,生或者死。一念之差,天壤之别。

人活一世,如何修正生命中直觉和概率的偏差?

答案是保险,保险就是这样一个纠正感性判断和理性决策偏差的理财产品。

如上节所述,死亡必然到来,死神偶然光顾会给个人和家庭造成巨大冲击。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对于个体还是群体,死亡风险会急剧上升,特别是到了60岁以后,预期剩余寿命会直线下降。

死亡对人类来说是必然事件,但对某个体来说,死亡什么时候到来具有偶然性。死亡必然可怕,但整日忧心忡忡却是在杞人忧天。既然无法逃避,不如坦然面对。对于一位负责任的家庭成员来说,如何通过合理工具规避不利影响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大数法则下,保险是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以微小的代价对冲巨大个体风险的产品。从这个简单的定义来看,保险具有三个特征:概率游戏,风险对冲工具,杠杆工具。

保险是概率游戏

举一个航空意外险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出差旅行时,特别是第一次坐飞机的人,花30元买一份航空意外险就心安许多了。一旦飞机失事,家人将获得200万—300万元的赔付。

航空意外保险,是根据对飞机失事概率进行定价的产品,仅此而已。事实上,飞机失事的概率有多大呢?根据国际运输航空学的统计数据,这个概率远远低于千万分之一,比走路出现意外的概率还要低。如果你每天坐一次飞机,那么要一万多年才会遭遇一次空难。

从概率上说,航空意外险最重要的意义是给保险公司创造了收入,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赔钱的买卖。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每1000万旅客购买航空意外险,就会收到3亿元保费,即便按照千万分之一的赔付概率,最多需要拿出300万即可。如此,保险公司毛赚将近3亿元,可见概率定价有多重要。

航空意外险,就是保险公司利用客户对航空事故概率的感性认知盈利的。其实在任何一款保险产品中,最基本的原理都是根据概率定价,计算产品盈亏。

明白了这个原理,继续说前面提到的死亡率,继而才能明白如何购买保险。

按照2018年7。13‰的死亡率,一位30岁男性如果每年花2000元购买保额100万元的定期寿险,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每一千用户收到的保费为200万,相应赔付的保额为713万元,这买卖保险公司每年赔513万元。

那么“人人都活在峭壁边缘”的问题就有了答案,这也是决策是否购买保险产品的重要参考。

在这里强烈建议大家购买消费型定期寿险产品对冲死亡风险。

所谓消费型保险,就是交完保费,就像花出去的钱一样,只有死亡发生、身患疾病等约定情况发生时,保险公司才会赔付,如果安然无恙,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互不相欠,并不返还保费。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消费型保险产品有意外险、短期住院医疗险、定期寿险、消费型住院津贴与报销型寿险等产品。消费型保险产品一般具有低保费、高保额的特点,例如30岁的男性100元就可以获得高达100万元的意外死亡保障。

当然,对于消费型的产品来说,最终的保额不一定拿到,这意味着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内平安无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