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有一个钢材供应商被房地产开发商拖欠货款:没有现金,只有卖不出去的房子,要钱没有,要房一堆。
原本就是一个小供应商,如果不要连一堆破房子都没有了,无奈的钢材供应商只得接受现实,眼睁睁看着公司就要被拖垮。
结果大家就都知道了,2002年后中国开启了房地产牛市,房子从此成了最值钱的财产,此人瞬间完成了华丽转身。
房地产市场中最直接的参与者是房地产开发与个人投资买房,即使大部分人没有开发房地产的能力,购房的机会总是有的。
房地产市场刚刚兴起的时候还是买方市场,人们可以游刃有余地在房型、地点、楼层之间选择。那时候没有购房户籍限制,五六线小城镇的人也可以在北京、上海购房。从房价来看,小城市的居民勒勒裤腰带也能凑够一套房子的首付。在首次买房这件事上,永远没有钱够不够的说法,只有想到想不到,做到做不到。
与第二次财富浪潮不同,以房地产市场为驱动的第三次浪潮更为公平。在网络并不发达的年代很多居民对A股市场并无切身体会,也不接触相关信息,股市似乎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房地产市场则不同,这是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市场,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在其中,也都在其中受益(苦)。
这个时代只要下决心买房,便是踏上了财富的列车,早买早受益,早买早完成人生使命(请注意,不是赚钱)。
遗憾的是,不要说小城市的居民,就是一线城市的居民有几个敢在这个时候用杠杆、用足杠杆去买房?这个时代人们的意识里,贷款买房难以接受,更为普遍的是亲情借贷凑够全款,根本没有首付、月供的概念,难怪会远离财富。
在以房地产为车头的财富的列车中,车速远比前两次浪潮迅猛,一旦没搭上这座列车,人生幸福的难度就会陡然加大。
刚需购房是一个时不我待的任务,一轮涨幅下来没有上车的人可能被远远甩在后面。财富列车中最重要的就是认清当下,不要以个人对房价的判断(幻想)替代市场的走势。这个时代有财富神话,也有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明明可以全款买三室一厅,拖了几年成了贷款买一室一厅。相反,2003年之后先知先觉者已经不再积累货币,而是率先贷款买房,靠资产去积累财富。要知道买房是有杠杆的,此后财富增值速度便呈现出几何算法,相反,那些守着货币的人,财富同样呈现出几何算法——贬值。
与第一次、第二次浪潮一样,房地产带来的第三次财富浪潮来临时,除了认清形势的精英,很多是有胆量买房、有胆量贷款的人,或者是不得不买房的人。
人们总想着多留一点钱、少借一点债,或者家中有老人需要赡养,或者恐惧负债的日子,总之,舍不得手中货币换为房产,殊不知房产也是钱,也能变现。在二手房市场,价格永远是王道,只要比市价便宜1~3%,便可迅速卖出,折算货币时间价值,这种折价并不是亏损。
继而在十多年的房地产涨幅中,有的普通人选择了以房地产为职业——既然无法开发房地产,便一门心思跑到大城市倒卖二手房,不少人因此实现了财富自由。
回溯这段历史,很多投资客的决策依据并非风险承受能力、首付、现金流等财务要素,更不是有卓识的眼光,实际上这些人根本没有风险承受能力,连首付都是借的,所谓现金流全靠房子倒手。敢于作出炒房的决策,只是为当下利益所**。
炒房当然是不对的,也是我们极力反对的做法。但是,这份眼光是正确的。请记住,投资,最重要的是当下。
对于房地产市场,我们后面会有单独章节分析,第三次财富浪潮明明是一个已经飙升了的市场,很多人却觉得房价应该下跌?
这种幻觉不会是孤证,也不一定是房地产,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市场所以为市场,是因为有市场的规律;人类所以为人类,是因为虽然知道市场规律,却一定去幻想,于是被市场无情地抛弃也就在所难免。
就在房地产市场飙升的同时,21世纪已悄然而至。财富浪潮永远与时间相伴同行,只不过接下来成了互联网精英的专场表演。
中国第四次财富浪潮来自互联网与金融的融合,也是1978年来最大的一波浪潮,其创造的财富与前三次相比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可以被视为终极财富大浪。
2000年刚开始的时候,成批的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等名校留学生荣归故里,义无反顾投入中国互联网大潮……
搜狐一哥张朝阳登上《亚洲周刊》封面;李彦宏只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却决心打造出中国自己的搜索引擎;在杭州一个叫湖畔花园的小区里,阿里掌门人马老师对后来的17位罗汉说:“现在,你们每个人留一点吃饭的钱,将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
腾讯一哥马化腾则满世界卖腾讯QQ的前身OICQ,并差点以20万元的价格成交……
就在普通人对财富巨浪毫无知觉的时候,风险投资(veal)已经给互联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缔造了一个个财富神话、一批超级富豪,也绞杀了无数倒下的英雄。无论早期的搜狐与雅虎,还是后期的滴滴与快的,资本“烧钱”大战原有经济循环根本难以理解。
在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中,互联网公司原始股成为打开阿里巴巴宝库的钥匙,互联网精英的财富以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级数式增长。只要搭上这趟顺风车,一定可以实现财务自由,忽如一夜春风来,亿万富豪互联开。2011年年底,微信用户到达5000万,2015年10月12日腾讯港股市值为13491。14亿,超过当时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的市值。
2014年,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一位来自宿迁的记者这样表达了对刘强东的崇拜:在宿迁,从古至今只出过两个名人,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刘强东【陈玫序,《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马云的小电影《功守道》获得无数明星助阵,功成名就的中学教师又做回了教师。
21世纪的新十年,来自互联网创业的财富令人目眩神迷。很遗憾,这不再是一次普惠式的财富增长,不但需要IT行业技术,还需要对管理、商业模式有很深入的了解。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财富暴增逻辑中有风险投资助力,刚从传统行业走过来的大部分中国人既无法理解,也无法参与。
如果说房价是让财富直线飙升,那么互联网带来的财富就是病毒式分裂,其财富增长速度无法用传统经济学理论解释:资本为何会持续投入那些根本不盈利的互联网公司?答案是,资本看重的是增值,根本不是来自运营的盈利——哪儿的钱不是钱,跟谁做买卖不是买卖?
回溯过去的四十年,财富大浪已经有四次变换,无数财富代名词一闪而过又在星空中闪耀:农转非、万元户、倒爷、原始股、房子、互联网、移动互联……每一个人都在想:没有赶上前浪,后来者还能踏浪前行,成为财富海洋中的弄潮儿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十几年。
弹指一挥间,四十年一闪而逝,四次财富浪潮没有什么连续性,个体户不必然去炒股票,炒股的人不必然倒腾房子,互联网巨头也没有房地产大佬出身的人。
四次财富大浪完全是四个不同的领域,财富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每时每刻我们都有机会,都在财富浪潮之中。踏浪之行,光荣与屈辱、成功和失败只属于他们自己,财富只是最后给人生打一个标签罢了。
历史既是现在,也是未来;
洞悉历史,所以看清现在;
看清现在,所以改变未来。
我们无从告诉您未来会发生什么,只能告诉您在寻找财富的路上,识时务者为俊杰,若不能引领大势,便当跟随大势。如此,每一个人不一定是富人的后代,却完全有可能成为富人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