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穿越书生:考古奇才玩转科举》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齐云深把那张写满计划的草纸折了三折,塞进袖袋时,指尖碰到了竹箱夹层里那二十两银子的边角。凉的,但压手。
天刚亮透,青石板路上还有些潮气,他拎着箱子往南市走,步子不快不慢。昨夜列的账目还在脑子里打转:八钱赁屋、五钱报名、二钱买书……每一笔都得卡在点上,不能多也不能少。这年头,穷书生手里攥着银子,比揣着圣旨还烫。
南市临街的铺面早就被牙行占了,真正安静的好屋子都在背街小巷。他拐进一条窄道,两边墙高,日头照不进来,脚底踩着碎砖和落叶,听着倒是个能闭门读书的地方。
第一家房东见他布衣旧衫,连问都不问就摆手:“租给谁不行,非租给你?一看就没个靠山。”
第二家倒是愿意谈,可院子临街,车马喧嚣,夜里怕是连墨汁都会震出波纹。
第三家院落清净,带个小厢房,可房东盯着他看了半晌,突然问:“你有保人吗?不是本地户籍吧?”
齐云深没急着答,从怀里掏出一张字条——赵福生昨夜写的担保信,盖了醉仙居的私印,末尾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葱油面碗当花押。
“您要是不信,可以去城西酒楼问问,就说找‘跛脚老赵’,提一句‘八珍羹今早少放姜’,他就明白了。”
房东眯眼读完,哼了一声:“这字写得跟鸡爪刨的似的,倒真是那个市侩厨子的风格。”顿了顿,“行吧,半月八钱,先付。”
齐云深当场掏出银子,称准分量递过去。房东接过银锭子,在嘴里咬了一口,点头:“成色不错。钥匙给你,晚上别烧太晚,小心走水。”
屋子不大,一桌一床一柜,墙角有个小炉灶,正合煮茶温书。他放下箱子,先检查窗棂是否严实,又试了试桌腿稳不稳——毕竟将来要堆书。最后蹲在地上,用随身带的小炭条在墙根划了个标记:**第一关:安身己毕。**
回酒楼时日头己高,阿西正搬菜筐,看见他愣了一下:“你真租到房子了?”
“嗯。”
“在哪块地界?安全不?”
“安全。”齐云深拍拍袖子,“比睡后厨柴堆强。”
赵福生在柜台后算账,抬头瞥见他,没说话,只伸手递来一碗热腾腾的葱油面,上面卧着个煎得焦黄的荷包蛋。
齐云深一怔。
赵福生哼了声:“预支的庆功宴。等你考上了,我再吃正式版。”
他低头吃了口面,油香顺着喉咙滑下去,暖得有点发胀。
下午,他抱着几本抄好的《礼记集说》回到赁屋,开始干正事。
书桌摊开三部典籍,《西书章句集注》批注密密麻麻,《五经正义》翻得页角卷起,《九章算术》里夹着几张演算纸。他抽出一把细竹签,红蓝黄三种颜色,分别标“命题”“证据”“结论”,一根根插进书页缝隙。
“子曰‘学而时习之’,这是命题;下面朱子解‘习者,鸟数飞也’,是类比证据;结论呢?不是让你背下来,是要像小鸟练飞一样反复实践。”他一边念叨,一边在纸上画树状图,“好比考古挖坑,表土层是八股格式,中间文化层是经义逻辑,最底下才是治理内核。”
写到一半,他停笔,自言自语:“考官要的是规规矩矩的八股文,可我要的是让他看完答案后,心里咯噔一下——这小子怎么想到这层的?”
于是另起一页,设计“古镜今鉴法”:
第一步,按标准破题、承题、起讲,字字守礼,句句合规;
第二步,在腹稿里加料:比如问“如何治水”,表面引大禹疏导入题,暗地里套上李冰都江堰的分流原理,再混点现代流体力学常识,变成“顺势导流,节制闸控”;
第三步,收尾回归儒家仁政,把技术包装成德治。
“表面像个乖学生,肚子里藏台计算器。”他笑了笑,顺手在页脚画了个小乌龟,背上驮着算盘。
几天下来,笔记越堆越高。他发现一个问题:自己写的东西,学问是够了,可味儿不对——太硬,太冷,像出土文物没包浆。
得接地气。
于是他找到赵福生:“掌柜的,我想借二楼雅间午间用用。”
“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