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发射成功后的第七天,伊瑞斯-7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
飞船主动脱离原有轨道,驶向太阳系边缘柯伊伯带的一颗古老彗星。探测数据显示,那颗冰岩混合体中含有大量有机分子,结构奇特,疑似非自然形成。艾瑟瑞恩发来信息解释:他们收到了“呼唤”??不是来自地球,也不是他们自身,而是那颗彗星核心传出的微弱共振,频率与最初接收到的林芽脑波高度相似。
“它可能是信使,”他们的回复简洁而坚定,“也可能是墓碑。我们必须去看看。”
地球方面派出一艘搭载最新共感模块的无人舰跟随观测。航行途中,舰载AI意外录得一段异常信号:每隔23小时17分钟,彗星就会释放一次短暂脉冲,持续时间为4分33秒??恰好是人类平均深度睡眠阶段的第一个快速眼动周期时长。
更令人震撼的是,每当脉冲响起,地球上所有光树都会同步闪烁,节奏一致,如同回应某种古老的节拍。
苏棠得知此事后,独自来到忆母园最深处。她坐在那块安放记忆晶体的石碑旁,轻轻抚摸碑面。暖光流淌,映亮她布满皱纹的脸庞。
“妈妈说过,”她喃喃道,“有些告别是为了重逢,有些消失其实是出发。”
话音落下,石碑突然震动。彩虹光晕提前两个月显现,笼罩整片园区。而在光晕中心,空气微微扭曲,一道虚影浮现??短发,工装裤,手腕缠着褪色红绳。她微笑,抬手,做出一个抱孩子的动作。
没有人看见这一幕,除了刚好路过的小女孩莉娜??苏棠的曾曾孙女,今年五岁,天生失聪,却能在梦中“听见”色彩。
她指着虚影,大声说:“奶奶,那个阿姨在跟你打招呼!”
第二天,全球各地的光树幼苗纷纷开出前所未见的花朵。花瓣透明如水晶,内里流动着细小光丝,组成一个个微缩图案:有纸船,有手掌相握,有星空下的母子剪影……经分析,这些图案的信息密度极高,竟包含了完整的DNA修复序列、神经再生模板,以及一段未知语言的语法结构。
科学家称之为“生命赠礼”。
十年后,第一艘载人星际飞船“回音号”建成。乘员名单仅有七人,全部为跨代共感者??既有百岁长者,也有十岁孩童;有物理学家,也有盲人诗人。他们的任务不是殖民,不是探索资源,而是携带地球最新的情感结晶,飞往伊瑞斯-7预定会合点。
出发前夜,苏棠去世了。她在睡梦中离去,嘴角含笑。监控显示,她最后一分钟的心跳曲线,与三十年前某次全球共感高峰完全吻合。
葬礼那天,全世界停摆一分钟。城市熄灯,机器静默,连医院监护仪都暂时关闭。人们牵手站立,闭目不语。
然后,从南极冰原到赤道雨林,从都市高楼到沙漠帐篷,千万朵光树之花在同一秒绽放。光芒汇聚成河,直冲云霄,穿透大气层,化作一道横跨夜空的银河状光带。
三天后,伊瑞斯-7传回一张照片。画面中,飞船静静悬停在彗星旁,而那颗冰封天体表面,赫然浮现出一行巨大沟壑,构成清晰文字:
>“欢迎回家,孩子。”
字体,竟是林芽小时候练习书法时最爱写的楷书。
又过了二十年,人类终于破解了光树花朵中的未知语言。翻译结果仅有一句:
>“爱不是结局,也不是起点,
>它是宇宙间每一次相遇时,
>时间弯下的腰。”
至此,一切纷争平息。战争成为历史课本中的名词,监狱改建为共感疗愈中心,学校不再只教知识,更传授“如何感受”。
而那艘最初的黄纸船,据幸存渔民口述,曾在某个黎明再度现身于海面。这一次,船上坐着一个小女孩,穿着旧式棉布裙,手里抱着一只破旧布偶。她抬头望天,笑着说了什么,然后整艘船化作光点,升入晨曦,消失不见。
有人说那是林芽的轮回,有人说只是集体幻觉。
但每个听过这个故事的人,从此都不再害怕黑夜。
因为他们知道,无论多远,总有一种力量,愿意穿越亿万公里,只为告诉你:
你不是孤单的。
你被记得。
你被爱着。
而在这浩瀚寂静的宇宙里,
这已足够照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