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琛闻言略一思索,点头道:“说得不错。
不过流民之中未必没有可用之才,可以先做一番筛选,把那些天赋出众的挑出来编入神策军,剩下的再充作辅兵。”
李琛随后看向李五,吩咐道:“这事就由你安排人去办。
先在城中各处城门设下招兵点,但务必做好防备工作——要知道乡下还有陈步花的残党没清剿干净,当心被他们偷袭。”
接着,李琛又向李洐说道:“至于城中的良家子,就由你去动员。
毕竟昨晚是你带兵剿灭了城里的乱民,由你出面招兵,效果定然更好。”
“大哥放心!”李洐毕竟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小伙子,闻言顿时精神一振脸上立即堆满了笑容。
“我保证把这事办得妥妥帖帖!”李洐只觉得终于能为李琛分忧,此时表现得极为兴奋。
这时,刚汇报完兵器盔甲情况的王云逸忽然开口:“官人,属下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琛看向他,语气温和:“王先生有何高见?尽管首言。”
王云逸拱手道:“那属下就斗胆进言了,希望能对官人有所助益便好。
官人既己攻陷无锡,那造反之事定然瞒不住朝廷,相信此时,无锡城失陷的消息,己经在前往他们案头的路上了。
朝廷的兵马很快就会前来镇压,因此扩军确实迫在眉睫。
但属下以为,扩军之事不能是胡乱的扩充人手,我们需要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军事制度——如此才能军令畅通,不至于让官人手下的队伍成为乌合之众。”
王云逸说到这里顿了顿,继续说道:“另外,无锡之地本就无险可守,在加上先前被陈步花等人折腾得元气大伤,怕是难以长期供养大军。
我们得尽快选定一个发展方向,之后好继续壮大自身实力。”
其实李琛早在起事之初就仔细想过这个问题。
无锡地处江南中心,离南京、杭州这两座江南重镇都很近。(我知道南京这时被称为集庆,但为了方便阅读之后便沿用南京)
而且起义前期要想迅速壮大实力,闹出足够大的声势,就必须要攻占大城市。
可杭州城曾是南宋都城,如今又是元朝江浙行省的首府,其政治战略地位可想而知。
因此为了震慑江南,早在忽必烈时期就在此布下重兵——设有西翼万户府及水军万户府,总兵力高达两万五千人,且水、步、马军齐备。
李琛自然早就从苟哲那里得到了这些杭州的情报,要是明知道如此,还往杭州方向发展,那李琛就是脑子坏了,故意往枪口上撞。
至于南京,作为元文宗图帖睦尔登基之前的龙潜之地,又是江南行御史台(南台)所在地,负责监察江南诸道,因此政治地位并不次于杭州。
但因其并非前线重镇,驻军规模相对有限,有时还得靠附近的镇江万户府驻军(约七千人)协防。
因此李琛早早便倾向于向南京方向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也让李琛彻底下定了决心。
去年冬至,河南江北行省有个叫范孟的小吏,伙同霍八失假传圣旨,把整个行省的官员杀了个干净。
虽说最后范孟因行事不密、醉酒泄露消息而被杀,但那里的行政体系己经被彻底的摧毁了,如今朝廷对整个行省的掌控更是基本丧失,只能勉强维持表面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