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岩石一开始是不同意的,认为那个项目规划不合理。
但后来,他却又同意了。
卷宗里,记录得非常简单。
但办案人员却从银行的流水里,发现了一笔蹊蹺的资金。
就在陈岩石签字同意的前一个星期,他远在老家务农的弟弟,银行帐户里,突然多出了一笔二十万的“借款”。
而匯款人,正是那个南方开发商的亲戚。
二十年前的二十万,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当调查人员把这份银行流水,摆在陈岩石面前时。
他沉默了。
他无法解释,为什么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会“借”给他弟弟这么大一笔钱。
这只是一个开始。
隨著调查的深入,更多的问题,被挖了出来。
比如,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亲戚朋友的孩子,安排工作,调动岗位。
比如,他收受过一些商人以“过节费”、“慰问金”名义送来的红包和礼品。
这些事情,单拿出来,可能都不算什么滔天大罪。
但是,当它们一件一件地累积起来,就足以將他那“刚正不阿”的形象,撕得粉碎。
而真正的重头戏,是关於陈海的。
沙瑞金亲自指示,要查清楚陈海的升迁之路。
田国富派出了最精锐的队伍,直接进驻了省委组织部和京州市委组织部,调取了陈海从参加工作以来的所有档案材料。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陈海的履歷,可以说是平平无奇。
在同期的干部里,他的业绩,他的能力,都排不进前列。
但是,他的升迁速度,却快得惊人。
尤其是在他被提拔为京州市公安局局长的关键一步上,存在著巨大的疑点。
当时的市委常委会上,对这个任命,是有不同意见的。
好几个常委都认为,当时公安局还有几个副局长,无论从资歷,还是从能力上,都比陈海更合適。
但是,最终,这个任命还是通过了。
调查人员找到了当年参加会议的几个已经退休的常委。
他们回忆说,当时,是时任省委书记的赵立春,亲自给市委打了招呼。
而省委政法委书记高育良,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关心”和“推荐”过陈海同志。
有了省里两位主要领导的“背书”,市里自然没人敢再提反对意见。
那么,赵立春和高育良,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陈海,如此“费心”呢?
调查组在陈岩石的家里,找到了答案。
在一本旧相册里,他们发现了一张陈岩石和赵立春的合影。
照片的背后,有赵立春的亲笔题词:“赠岩石老哥,革命情谊,永世长存。”
落款的时间,恰恰就在陈海被提拔的前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