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展昭之死 > 第一百一十九章 这推理考验真难啊(第1页)

第一百一十九章 这推理考验真难啊(第1页)

“小辈,你又回来作甚?”

天香楼七层,展昭来到秀阁门前,玄阴子不悦的声音从中传出:“不要得寸进尺,便是看在大相国寺的面子上,老道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

这位宗师是真的有些不耐了。

不。。。

春风拂过,万树齐鸣。心树林的光尚未散尽,那片落在林知微肩头的叶子却悄然卷曲,化作一道细小的火苗,顺着指尖攀上衣袖。他未躲,亦未惊,只任其燃烧至尽头,留下一缕青烟,在晨光中凝成一个模糊的“言”字,随即消散。

他知道,这不是终结。

三日后,京畿以北百里处,一名樵夫在山间拾柴时,忽闻地下传来低语。那声音不似人声,倒像是无数人在同时呢喃同一句话:“我有罪……我认错……请饶恕我……”他惊惧之下刨开泥土,竟挖出一块半埋的青铜残片,上面刻着扭曲的符文,与《伪仁宪》律骨如出一辙。更诡异的是,每当夜风吹过,残片便发出嗡鸣,仿佛在诵读某种禁咒。

消息传至江南书院,沈无痕眉头紧锁:“这是‘静音律’的逆相??不是让人沉默,而是逼人不断重复悔过之词,直至精神崩解。裴寂虽死,他的法门仍在地脉中游走,如同毒根未除。”

苏婉儿捧起一片心树落叶,只见叶脉中的文字竟微微颤动,仿佛受到无形压迫。“连《光明册》都在抵抗某种力量。若任其蔓延,百姓将不再是因为自觉而守约,而是被恐惧驱使着‘自愿’低头。”

阿澈沉声道:“我们必须斩断地脉中的黑焰余绪。否则,即便朝廷颁令千条,人心终将重回牢笼。”

林知微闭目良久,终于开口:“那就深入北境,寻其根源。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让这片土地真正学会呼吸。”

五日后,一支由七人组成的队伍悄然启程:林知微、沈无痕、苏婉儿、阿澈、韩毅,还有两名曾参与首场公开忏悔的百姓??老农李伯与former官员赵元礼。他们各怀过往,却同负使命。马车轮下碾过春泥,车辙延伸向北方冻土,如同一条正在愈合的伤疤。

途中,夜宿荒村。村中祠堂早已废弃,梁柱倾斜,香火断绝。众人正欲安歇,忽听后院传来孩童诵书声。推门一看,十几个六七岁的孩子围坐一圈,手中并无书册,лишь口耳相传地背诵着《四不灭约》的条文,一字不差。

“谁教你们的?”苏婉儿轻声问。

一名小女孩抬头,眼神清澈:“是奶奶。她说,要是忘了这些话,以后就不能大声说话了。”

林知微心头一震。他蹲下身,从怀中取出一枚刻有“言无罪”的石子,递给她:“那你怕不怕说错话?”

女孩摇头:“不怕。奶奶说,只要心里想着别人,说出来的话就不会害人。”

那一夜,林知微未曾入眠。他在祠堂墙壁上写下一行字:“教育非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又取心树汁液混墨,将《四不灭约》全文拓印于墙。次日清晨,村民们发现祠堂焕然一新,纷纷跪拜,以为神迹。唯有几个孩子跑进跑出,兴奋地指着墙上的字,一句句念出。

队伍继续北行,越往北,天地越冷。风雪渐起,道路难辨。沈无痕坐在轮椅上,靠阿澈推动前行。他的双腿早已废去,但双耳却愈发敏锐。某夜扎营于山谷,他忽然抬手示意众人噤声。

“听。”

风中,隐约有钟声。

不是江南寺院每日辰时三刻的九响,而是一种缓慢、沉重、带着金属哀鸣的钟音,每响一次,地面便微微震颤。

“七十二寺之外的钟。”沈无痕低语,“有人在模仿鸣钟仪式,但节奏错了??那是‘省言司’旧制的‘赎罪钟’,每敲一下,代表一人自首伏法。”

韩毅脸色骤变:“他们用钟声制造恐慌,让人们误以为改革失败,旧律重临!”

林知微望向北方:“必须找到钟源。否则,这声音会一点点瓦解人们的信心。”

三日后,队伍抵达一座名为“归寂岭”的山脉。山腰有一座被冰雪封存的古庙,庙顶悬着一口巨钟,锈迹斑斑,却仍在无风自动。庙前立碑,上书:“清净归心,万念皆空。”

庙内无人,唯有一尊石像盘坐中央,面容模糊,双手交叠于膝,掌心向上,似托着什么。石像背后,岩壁上刻满密密麻麻的小字,竟是全国各地“公开认错”者的姓名与罪状,层层叠叠,深深刻入岩石,仿佛永远无法抹去。

“这是‘记忆碑’。”赵元礼颤抖着手指,“当年守静阁用来记录‘思想污点’的地方……我以为已被焚毁。”

李伯怒道:“凭什么我们认了错,就要一辈子挂在墙上示众?我又不是畜生!”

林知微走近石像,忽然察觉异样??那手掌之上,并非空无一物,而是嵌着一颗黑色晶体,形如种子,正是黑焰种子的复制品。

“裴寂留下的后手。”沈无痕道,“他知道自己可能失败,于是将‘静音律’的核心封于此地,借钟声与碑文形成共鸣,持续侵蚀人心中的勇气。”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