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起身,面向东方初升的太阳,轻声开口:
“我在。”
紧接着,一个孩子跟着说:“我在。”
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
不到十分钟,整座碑林回荡着此起彼伏的声音:
>“我在。”
>“我在。”
>“我在。”
声音汇成洪流,顺着地脉传向四方。
城市街头,上班族停下脚步,脱下皮鞋,赤足踩在地面;
山区学校,孩子们围成圆圈,手拉着手轻声低语;
远洋货轮上,船员们集体走向甲板,面向大海呼喊;
就连监狱高墙之内,囚犯们也在放风时刻,默默重复这三个字。
这不是仪式,也不是命令。
这是本能的复苏。
当人类终于明白,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掌控多少能量,而在于能否在黑暗中依然说出“我在”时,国术才算真正落地生根。
多年以后,考古学家在归墟遗址发掘出一块新生成的石碑。
碑文仅有一行小字:
>**此地无师,唯有同行者。**
而在距离碑林十里之外的一座山村小学里,一位盲童女孩每天清晨都会坐在门槛上,双脚贴着土地,笑着说:
“今天林老师又来看我了。”
没人看见她口中的“林老师”。
但每当她说这话时,院子里的老槐树总会轻轻晃动枝叶,像是有人温柔地拂过它的树皮。
春天来了。
草木新生。
海风依旧咸腥,却不再凛冽。
归墟碑林静静伫立,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踏上这条慢而歪斜的路。
他们不一定走得快,不一定站得稳,不一定每次都成功。
但他们始终记得:
只要脚下还有温热,只要心中还肯流泪,只要嘴边还能说出“我在”??
国术,便一日不曾断绝。
千秋万载,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