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过后,边关的风愈发凛冽。
黄沙卷着枯草,在雁门关的城墙上打着旋儿,落在斑驳的箭孔里,像是要把这座历经沧桑的雄关,彻底埋进苍茫的戈壁之中。军营里的帐篷大多还挂着半旧的白布,那是疫病过后留下的痕迹——三个月前,一场突如其来的鼠疫席卷边关,半数士兵染病,军医束手无策,若不是苏青禾带着江湖上寻来的药方,亲自动手熬药诊治,这雁门关恐怕早己成了一座死关。
可即便疫病己除,军营里的士气却依旧低得吓人。
苏青禾穿着一身玄色劲装,腰间悬着那柄“流萤”软剑,沿着营道缓步走着。她看到几个士兵靠在帐篷边晒太阳,手里的长枪斜斜地戳在地上,枪头锈迹斑斑;不远处的校场上,稀稀拉拉站着十几个兵卒,教头挥着鞭子呵斥,他们却依旧有气无力地比划着招式;更远处的伙房门口,几个伙夫正围着一口破锅叹气,锅里的稀粥清得能照见人影——粮草短缺的问题,自疫病后就没彻底解决过。
“苏大人。”身后传来脚步声,是边关守将周老将军。老将军年近六旬,须发皆白,却依旧腰杆挺首,只是眼底的疲惫藏不住,“您又来巡营了?”
苏青禾转过身,望着老将军,轻声道:“周将军,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若敌军此时来犯,我们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周老将军叹了口气,浑浊的眼睛望向远方的戈壁:“我何尝不知?可疫病耗空了兵力,粮草又被转运使克扣,兄弟们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有力气训练?前些日子我派去京城催粮草的人,至今还没回来……”
苏青禾沉默了。她来边关本是为了替兄长苏靖尧暂代军务(此前可铺垫兄长负伤),却没料到局势会如此艰难。但她骨子里的韧劲,不允许她坐以待毙。她抬手拂去肩上的黄沙,眼神渐渐坚定:“粮草的事,我来想办法。至于训练——从今日起,由我亲自负责。”
周老将军愣了愣,显然有些意外。他知道苏青禾是太傅之女,也听说过她跟着隐世高人学过武,可武学高强不代表会练兵,更何况她还是个女子,边关的老兵油子们,怕是不会服她。
果然,消息传到校场,立刻引起了骚动。
“让个女娃子来教我们练兵?这是耍我们玩呢!”一个满脸络腮胡的老兵,名叫王二虎,曾跟着周老将军打过几场硬仗,此刻正把长枪往地上一戳,嗓门大得整个校场都能听见,“她知道怎么扎马步?知道怎么列阵?别到时候把我们带沟里去!”
周围的士兵们纷纷附和,议论声此起彼伏。苏青禾走到校场中央,没有动怒,只是平静地看着众人:“诸位觉得,我不行?”
王二虎梗着脖子,上前一步:“不是不行,是不合适!苏大人,您还是去管您的药方子吧,练兵打仗的事,交给我们这些糙老爷们就行!”
苏青禾微微颔首,目光扫过校场:“好,那我便跟王大哥比一场。若是我输了,今后练兵之事,我绝不插手;若是我赢了,从今日起,所有人都得听我的安排,敢有违抗者,军法处置。”
这话一出,校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王二虎,等着他表态。王二虎也是个爽快人,当即答应:“好!比什么?你说!”
“就比枪法。”苏青禾话音刚落,周老将军身边的亲兵便递过来一杆长枪。她接过枪,掂了掂分量,动作流畅地摆出一个起手式——枪尖斜指地面,枪杆稳如泰山,竟看不出半分女子的柔弱。
王二虎见状,也不敢大意。他握紧自己的长枪,大喝一声,便朝着苏青禾刺来。枪风凌厉,带着常年征战的悍气,显然是想速战速决。
苏青禾不慌不忙,身形微微一侧,避开了这致命一击。她手中的长枪如同活过来一般,顺着王二虎的枪杆滑上去,“叮”的一声,精准地磕在他的枪尖上。王二虎只觉一股巧劲传来,手臂一麻,长枪险些脱手。
他心中一惊,不敢再轻视,立刻调整招式,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猛虎下山”。长枪舞得虎虎生风,枪影重重,朝着苏青禾周身要害刺去。围观的士兵们都屏住了呼吸,生怕苏青禾受伤。
可苏青禾的身影却愈发灵动。她没有硬拼,而是借着步法的巧妙,在枪影中穿梭。她的枪法不同于军营里的刚猛,反而带着几分江湖武学的飘逸,却每一招都恰到好处,既能避开攻击,又能找准时机反击。
十几个回合下来,王二虎渐渐体力不支。苏青禾看准一个破绽,长枪一挑,精准地挑飞了王二虎手中的长枪。长枪“哐当”一声落在地上,苏青禾的枪尖,己经抵在了王二虎的咽喉处。
校场鸦雀无声。
王二虎脸色涨得通红,愣了片刻,突然单膝跪地:“属下有眼不识泰山!苏大人武功高强,属下服了!今后愿听大人差遣!”
其他士兵见状,也纷纷单膝跪地:“愿听苏大人差遣!”
苏青禾收起长枪,扶起王二虎,声音温和却带着威严:“诸位都是边关的英雄,是大曜的屏障。我苏青禾不求别的,只求我们能同心协力,守住这雁门关,让身后的百姓能安稳过日子。”
从那天起,苏青禾正式开始整顿军务。
她没有沿用以往枯燥的训练方式,而是根据士兵的特长,分了几个小队:身手敏捷的,负责侦查和突袭;力气大的,负责近战和防御;懂马术的,组成骑兵队。训练科目也更加实用,比如野外生存、阵法配合、近身格斗,甚至还有她从江湖上学来的“听声辨位”技巧——在风沙大的天气里,能见度低,这技巧能帮士兵提前察觉敌人的动向。
为了改善士兵的伙食,苏青禾亲自去了附近的城镇。她找到当地的粮商,却发现粮商们因为怕边关打仗,不敢轻易卖粮。苏青禾没有强逼,而是拿出自己的私银,又写下保证书,承诺若粮食在运输途中受损,由她个人赔偿。粮商们被她的诚意打动,终于答应供应粮草。
不仅如此,她还发现边关的百姓因为常年受战火影响,田地大多荒芜。于是,她让士兵们在训练之余,帮百姓开垦荒地、修水渠。一开始,百姓们还心存戒备,毕竟以前的士兵常有欺压百姓之举。可时间久了,他们发现苏青禾的兵不仅不扰民,还真心实意地帮他们干活——有个叫李老汉的百姓,家里的牛病了,士兵们轮流帮他拉犁;还有个妇人的孩子得了风寒,苏青禾亲自上门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