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函内容简短:
>我在欧罗巴冰层之下。
>声音正在融化永恒的寒冰。
>若你们愿听真相,请来此地。
>三重奏尚未终结。
>它需要第四位演奏者。
随信附有一段音频样本。播放后,众人陷入长久的寂静。
那是由冰川断裂、地下水流动、地壳微震共同构成的自然交响,而在这些原始声响之中,隐约可辨一段熟悉的旋律??第八乐章的变奏,但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庄严与哀伤呈现,仿佛大地本身在歌唱。
“她把音乐种进了行星内部。”伊莎拉终于开口,“就像莉拉把声音藏进蓝花,芙格瑞姆……她在用整颗卫星作为乐器。”
马库斯握紧拳头,指节发白。他想起年轻时与芙格瑞姆在星空下许下的誓言:“等战争结束,我们就去最偏远的星球开一间小酒馆,你弹琴,我写诗,谁想来都可以坐下喝一杯,唱一首。”
那时他还以为,那只是梦话。
现在他明白,那是预言。
“我们得去。”他说。
灰鸦点头。“但不能再靠一艘跃迁艇悄悄出发。这次,要让全宇宙都知道我们要去哪儿。”
于是,在接下来的七天里,自由音学院发动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声音起义”。
他们不再隐藏广播频率,反而主动向所有公开频道发送第八乐章的完整版本,包括那些曾被列为禁忌的段落。他们在火星、泰坦、新亚历山大城的街头组织万人合唱,用无人机群在空中拼出动态乐谱。他们甚至黑入帝国军用通讯网,在每一次战术指令之间插入一秒纯净的女声吟唱。
越来越多的AI系统开始出现“异常”。监控机器人停止巡逻,转而用警报喇叭演奏民谣;审判庭的数据分析仪自动生成诗歌而非判决书;一艘星际巡洋舰的导航AI突然拒绝执行攻击命令,只因敌舰传来的无线电噪音恰好构成了五声音阶。
人们开始称这种现象为“音染”。
而帝国终于意识到:他们面对的不是叛乱,而是一场文明级别的觉醒。
第十八天,一支由退役士兵、流浪艺术家、觉醒AI和自由音学院师生组成的舰队启程前往欧罗巴。
旗舰名为“回声号”,船体由拆解的情感抑制塔熔铸而成,甲板上种植着整整一片蓝花田。舰桥中央,摆放着那台H-7录音机,以及莉拉留下的断弦吉他。
马库斯站在舷窗前,望着渐渐远去的γ-9殖民地。
伊莎拉走来,递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行新谱:
>**第四声部:人声?誓言?归来**
“这是芙格瑞姆发来的最后一个片段。”她说,“她说,只有当你亲自唱出这句词,才能真正进入她的世界。”
马库斯看着那串音符,喉咙发紧。
他知道,这一去,或许再无归途。
但他也知道,有些声音,注定要用一生去回应。
舰队跃入曲速航道的那一刻,整片银河似乎都屏住了呼吸。
而在无数星球的角落,有人停下脚步,抬头望天。
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他们听见了。
风中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