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们和村民们心照不宣,都扛着背篓往后山走,雨后正是采蘑菇的好时候,山林里肯定长了不少新鲜蘑菇。
为了能多找些,大家都分开行动。
夏天有精神力辅助,在林子里走得格外轻松,精神力一扫,就能精准找到蘑菇的位置,还专挑大朵、鲜嫩的下手。
这边草丛里藏着几簇肥美的鸡枞菌,那边树根下长着金黄的鸡油菌,不一会儿,她的背篓就装了小半筐。
年代孤儿12
夏天正专注地采着鸡油菌,忽然瞥见不远处一棵枯树干上,密密麻麻长满了金黄的榆黄蘑。
菌盖肥厚,色泽鲜亮,一看就格外鲜嫩。
她本想喊其他知青一起来采,可环顾四周,连个人影都没看见,只好叹口气,自己动手。
她先把背篓里零散的蘑菇归置好,腾出空间装榆黄蘑,指尖轻捏菌柄,一朵朵肥美的榆黄蘑便落进背篓。
没一会儿,背篓就被装得满满当当,剩下的榆黄蘑她舍不得浪费,便趁着没人注意,悄悄收进了空间,只留下些小菌菇在树上,等着它们再长长。
背篓满了,夏天又用精神力在附近扫了一圈,竟又找到几处蘑菇密集的地方,甚至还发现了好几朵珍贵的干巴菌,小心翼翼地采下来,收进了空间。
确认周围没有遗漏的“宝藏”,她才背着沉甸甸的背篓往回走。
路上遇到不少村民,大多也背着满筐蘑菇,脸上挂着满足的笑意。
他们都是采蘑菇的老手,熟悉山林里每一处蘑菇窝,一找一个准,收获不比夏天少。
回到村里,夏天看着背篓里的榆黄蘑,想着一时半会儿吃不完,便挑了两朵最大最鲜的,去隔壁找张奶奶。
张奶奶家经常把吃不完的蘑菇晒干储存,夏天想换些香菇干,还顺便从她家买了一块钱的大豆油。
回到知青点,她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要做一罐喷香的蘑菇鸡肉酱。
夏天先烧了些热水,用温水把香菇干泡发,又取了一只野鸡,用热水烫去鸡毛。
做鸡肉酱用不了整只鸡,她只取下两块鸡胸肉。
接着,她把泡好的香菇、新鲜的蘑菇都切碎,鸡胸肉也切成小丁。
灶火升起,锅里倒入少许大豆油,油热后先下肉丁翻炒,直到肉丁变色出油,再加入蘑菇碎继续翻炒,蘑菇的鲜香瞬间弥漫开来。
等蘑菇炒出水分,她又依次加入酱油、醋、白糖、花椒粉、八角粉等调料,最后倒上半碗水,盖上锅盖慢炖。
等其他知青回来时,蘑菇酱已经快炖好,浓郁的酱香混着肉香、菌香,飘得整个知青院都是。
夏天正站在灶台前,拿着勺子不停翻拌。
这时候可不能停,一旦糊底,整罐酱的味道就毁了,还得保证每一口都裹满酱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