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来的女知青见众人都不理她,脸上的怒意更浓,拔高声音质问道:“你们这些老知青就这么欺负人?连点照顾新知青的样子都没有,不知道互帮互助吗?”
这话一出,知青们都停下筷子,莫名其妙地看了她一眼。
谁也没搞懂,她口中的“互帮互助”,到底什么意思。
众人懒得跟她争辩,低下头继续吃饭,碗里的饭菜可不能浪费。
倒是和她一起来的另一个女知青,看出了尴尬,悄悄给她盛了碗红薯粥,又递过去一个窝窝头,小声劝道:“先吃饭吧,有事儿吃完饭再说。”
这女知青接过碗筷,不情不愿地夹了口小青菜,刚嚼了两下,就“噗”地吐了出来,皱着眉抱怨:“这菜怎么这么咸?能吃吗?”
众人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平时下地干活出汗多,盐份流失快,所以做饭时总会多放一点盐。
虽说比平时家里的菜咸些,但绝对在能接受的范围里,算不上难以下咽。
可没人想跟她解释,眼下粮食紧张,能有口热饭吃就不错了,大家平时都是吃到半饱就停筷,能多吃一口都是赚的,哪有功夫挑三拣四。
女知青见没人理她,嘴里又咸得发苦,端起红薯粥喝了一口,结果又“哗啦”一声吐回碗里,语气里满是嫌弃:“这粥怎么一股泔水味儿?也太恶心了!”
知青们心里都在腹诽:可不就是这个味儿嘛!
知青院的锅小,平时都是上面蒸窝窝头,下面煮粥。
蒸窝窝头时滴下来的面水混进粥里,味道自然带着点面渣的糊味,大家早就习惯了,哪有她说得那么夸张。
女知青接连碰壁,脸色更难看了,气冲冲地揪了块窝窝头塞进嘴里,刚嚼了两下,又猛地吐在地上,大声嚷嚷:“这是人吃的吗?这么喇嗓子,想硌掉我的牙吗?”
其实现在的窝窝头已经算精细的了!
刚来时,包谷面磨得粗,吃起来确实喇嗓子,后来有知青跟大队长反映。
大队长担心城里娃吃不了苦,特意找关系弄来一台细磨机。
现在的包谷面细腻多了,只有一点点粗糙感。
要是现在再跟大队长说“喇嗓子”,他恐怕能直接一脚把人从大队部踢回知青院。
众人看着她浪费粮食的样子,都有些不满,却没人开口。
倒是和她一起来的男知青,从始至终没说一句话,端着碗一口一口地把饭菜吃完,连碗底的粥都喝得干干净净,比这女知青懂事多了。
众人吃差不多后放下了碗筷,胡长喜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首先,欢迎三位新知青来咱们知青点。”
话落,他顿了顿,等着大家鼓掌,结果院里一片安静,没人抬手,气氛瞬间有些尴尬。
胡长喜轻咳一声,赶紧接着说:“既然来了,大家就先自我介绍一下吧,以后都是一个院里的人,也好互相照应。”
“我先来,我叫胡长喜,是咱们知青点的负责人。”他说完,看向旁边的翠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