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道:“大伯家——大伯家的鱼塘出大事了。”
“到底怎么了,直接说!”周雷有些不耐烦了。
“大伯家鱼塘里的鱼,全死啦!”周星直接说道。
“啊,不可能吧,好好的鱼,怎么会死?难不成是热死的?”
“不知道,死鱼飘满了整整一鱼塘,大妈现在正坐在鱼塘边哭呢!哭得可伤心了!”
周晴微微一拧眉头,瞬间想到了周根喜家死鱼的原因。
应该是它们家太贪心,一下子养了太多的鱼,又不知道换活水,又不懂增氧,只在鱼塘里种植一点水草,根本不行。
哎!这也是他们家的命!
虽然浪费的只是全家人几个月的劳动力,可是,也够陈巧霞伤心的了。
鱼塘这玩意,真不是人人都能干的,要科学喂养才行。
有了周根喜家的教训,村民们会更加刻意地复制自己的养鱼方式,也终究会查明死鱼的原因。
自己家的鱼塘,再养一茬多的鱼。
以后,就只能随便养点了,多了,也就卖不掉了。
服装厂我要去江城
周晴猜得果然没错,周根喜家的鱼大量死亡的原因,到底还是被村民们破案了。
就是鱼塘里的鱼太多了,而没有增氧。
虽说是八十年代,可毕竟人们也不是那么的愚昧无知,只是这里从来没有人养过鱼,不懂,
让周晴抢占了先机而已。
只要找个有文化的人问一问,再查一查书上的资料,一切问题就明了。
于是,村里其余两户养鱼的人家,就开始小心地给鱼塘增氧,换水。
而周根喜家经过这两件事情,全家人都老实了许多,在村里再也不像以往那样嚣张跋扈了。
这一年的中秋,周晴不出意外地,又卖了七百多条鱼。
村里其余两户养鱼的人家,一家卖了一百多条,一家卖了两百多条。
都是在半天时间内卖光的。
这主要是因为,十里八乡已经兴起了开荒潮,农民手里都有了余钱,所以,就舍得在吃喝上花钱了。
周晴估计,她们家的鱼,还能再卖个一年,大概两三茬左右。
因为中秋之后,她们村已经有十几户人家开始挖鱼塘了。
隔壁村,每个村也都有好几户人家开始挖。
这一带,马上就要鱼满为患了。
这天,周晴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翻看着她托人从县城捎过来的报纸。
“周晴,你还看报纸啊?”隔壁强英家的菜园就在她家菜园旁边,强英手里拿着刚摘的豆角,来到周晴面前,好奇地问。
“没事干,随便看看!”
强英就说:“到底你念过书,有文化就是不一样,干啥火啥,现在村里都跟你学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