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拖到很大才初中毕业的,有些是因为念书太笨成绩不好,留了一级又一级。
更多的,却都是因为是家里的老大,父母后来陆陆续续生孩子,却忙于农活,没有时间带。于是就让老大不念书,在家带弟妹,等弟妹稍大一点再去学校读书。
周晴就是最好的例子。
她今年十七岁了,年龄在班里是偏大的。
八岁以前,她要带弟弟和妹妹,所以,才拖到了八岁才入学。
王芳嘴里说的吴秋燕,比周晴还要大,今年整整十九岁了,也是带几个弟妹耽误下来的。
按说,十九岁的大姑娘,也正是说婆家的时候。
只不过,吴秋燕一直念书,也没能为家里多干几年活,这么早就给她说了婆家,一般的父母都是不愿意的。
似乎是看出了她的疑惑,王芳自动解释道:“她说的这个对象,可不简单,听说是县城里干部家的儿子,给的彩礼也高。”
“那她们家,是图那个高彩礼吗?”周晴忍不住问。
“应该是,不然你想想看,县城里的干部家庭,条件那么好,彩礼又高,如果是长得俊的小伙子,凭啥要娶个农村人呢!”王芳扒了一口米饭,又用筷子挑青椒里的肉丝吃。
“可是,也许是因为吴秋燕长得漂亮呢?”周晴反问道,吴秋燕是她们上为数不多的几个漂亮女生之一。
王芳噗嗤一笑:“周晴,你长得也很漂亮,在我们班上,也是数得着的,可是,你觉得会有县城里的干部家的儿子来跟你提亲,还给你高彩礼么?”
周晴不做声了。
这个答案,要涉及到原主的过去。
而她穿来才半年多,自然不会知道,再聊下去,肯定就露菜了。
她们这个地方,女孩子十六七岁就开始有人说婆家,一般都是先定下来,在娘家干几年活以后,再嫁过去。
所以,听王芳的口气,应该是有人给原主提过亲的。
于是,她站起身来:“我吃饱了,去食堂接点开水喝喝!”
然后,她就匆匆去了食堂。
在食堂里,她一边喝着热水,一边思量。
再过几个月,自己就要初中毕业了。
她们十里八乡的女孩子,大部分都没有念书,像她们这样能念到初中毕业,不算睁眼瞎的,已经是非常幸运。
而她们将来的命运,十有八九,就是在家里干几年农活,然后找个门当户对的婆家嫁出去。
唯一可盼望的,就是婆家不要那么穷,起码能吃饱饭。然后丈夫长得俊些,知道心疼自己,那这姑娘就算命好了。
当然,周晴有绝对的把握,知道自己爸妈不会像吴家爸妈那样,贪图有钱人家的高彩礼,把女儿卖掉。
所以,自己将来,就是嫁个农民,继续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