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寒的报告,让舒省长雷霆大怒。
然而,丁寒的报告里有一个致命地方。那就是缺乏有力的证据,证明不了八个施工队与郑志明存在利益输送的关系。
舒省长显然也发现了这一点。他将丁寒叫过去,指着报告说道:“你的报告我全部看了。现在我问你几个问题。第一,郑志明与施工队的关系,你拿什么来证明?第二,你身为融城工委副主任,对这些事一无所知?”
丁寒小声道:“首长,我现在确实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件事。但是,我敢保证,绝不是空穴来风。”
舒省长摇了摇头道:“小同志,干工作不是靠猜想能干好的。如果你没证据,就有可能冤枉自己的同志。这将会对他人造成极坏的影响。”
舒省长第一次称丁寒“小同志”。这句话的份量,丁寒不能不知道。
“首长,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我会向您交一份满意的报告出来。”丁寒鼓足勇气说道:“我相信我能找到证据。”
“行!”舒省长说得很果断,他伸出一根手指头晃了晃道:“记住,就一个星期的时间。”
他刚想转身出门,舒省长突然叫住了他。
“你上次给我的举报材料,我已经转交给了纪委。”舒省长面无表情说道:“兰江市以及江南县的问题不小。你等着吧。”
丁寒得知舒省长已经将举报材料转交给了纪委,心里顿时激动起来。
他知道,只要材料到了纪委,江南的盖子就会被揭开。
过去,廖猛尝试着向省纪委举报过。可是,举报材料在省纪委转一圈后,又回去了兰江纪委。兰江市纪委会直接将举报材料原封不动退回给江南县纪委。
这就是廖猛费尽心思四处举报,却始终看不到结果的原因。
但这次显然不同了。举报材料是舒省长亲自转过去的,省纪委不能不重视。
只要省纪委重视起来了,事情就会有一个好的开始。
他强忍住内心的狂喜,轻轻嗯了一声,便从舒省长办公室退了出去。
下午,丁寒正在办公室想着要如何拿到郑志明与地铁施工队的利益输送的证据时,他的办公室门被敲响了。
门一开,门外居然站着省纪委副书记魏文斌。
丁寒当初借调去省纪委,就跟着魏文斌书记去过兰江查办选举案。因此,两人算得上是熟人。
魏文斌副书记在兰江查办选举案时,就对丁寒的印象很好。他当时将丁寒从省委办公厅借调过去,就是听闻丁寒是唯一一个反对在省委办公厅的调查结论上签字的人。
而且,他还得知丁寒只是一个刚被录用到省委办公厅的新人。
起初,他是不相信一个新人敢违背领导的意愿,拒绝在结论上签字的。直到他接触到丁寒本人,他才感受出来这个年轻人身上有一股宁折不弯的气质。
借调丁寒,一是利用他对查办选举案的熟悉。其二,魏文斌副书记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他在借借调的机会,保护了丁寒。
省纪委书记徐闻与省委秘书长盛军,两人素来不合。
领导关系不好,势必导致手下的关系势如水火。
毕竟,谁都不愿意被自己的领导另眼相看。后果严重的,有可能被领导视为背叛。一旦坐实,前途尽毁。
这也是省委办公厅在拿出兰江选举案的结论后,省纪委第一个站出来否认结论原因。
当时,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关系。省委只能决定,由省纪委展开独立调查。
当然,兰江贿选案经过省纪委的查办,查出来的各项证据材料堆起来足有半人高。最终,在确凿证据的支持下,兰江官场引发了地震式的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