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橘城,河边的垂柳已经披上了绿装。
年前的一场大雪,仿佛给大地注入了更旺盛的生命力。触眼之处,皆是碧绿。
阳光照射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仿佛跳跃着万千条银光闪闪的鱼儿。
远处的高楼,近处的街道,无不让这座城市变得更充满活力。
去年整整一个冬天,融城工委的工作重心都摆在府南地铁项目上。工委书记郑志明经请示,得到府南省委省政府的批准,地铁项目将在省两会开幕前一天举行奠基剪彩。
按郑志明的说法,地铁项目选在这个时候开工,就是要给省两会献礼。
工委办公室给丁寒打来电话,通知他参加地铁奠基开工剪彩前的最后一次筹备会议。
丁寒挂职融城工委,顺利解决了他的级别。
此举,被一些人视为是舒省长刻意安排的,目的就是解决丁寒行政级别的问题。
起初,丁寒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后来他发现,舒省长的用意并不在此。
丁寒知道,舒省长想给自己解决级别的办法有很多。完全没必要让丁寒去挂职融城工委。
融城工委于府南而言,现在就是一块鸡肋一样的存在。
从开始提出打造中部地区大城市群的设想开始,府南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按照设想,将橘城、潭州、楚州三地融为一体,形成一个超级巨大的城市群体,将会带动中部地区经济、文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
未来的城市群,将有希望发展成为直辖市。
然而,事与愿违,融城工作历经近十年的发展,似乎完全没有看到融城的迹象。
大家都明白,这里面涉及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解释得清楚的。毕竟三地政府,似乎都没有做好要融城的准备。
橘城是最希望融城的。一旦融城政策全线落地,橘城将获得大量发展的土地。
三地当中,楚州是最不愿意融城的。
楚州号称新工业城市,这些年的发展,就像一头下山的猛虎一般,所向披靡。它甚至有超越橘城的趋势。而一旦融城,无论是潭州,还是楚州,都将成为橘城的附庸。
当然,最没存在感的潭州,对融城计划也是一阵冷一阵热。
反正,潭州与橘城,过去就只有一条两米不到的小溪隔开着。而且,两地人说话的口音完全一致。如果不是本地人,很难分出谁是潭州人,谁是橘城人。
融不融城,都无法阻挡潭州与橘城的自由流动。
甚至有人说,站在潭州的办公楼顶,不用望远镜,就能看到橘城一个区政府门前飘扬的旗帜。
十年没有太多进展的融城计划,因为舒省长的到任而出现了极大的改变。
舒省长一个地铁项目,就将融城计划固定了下来。
有人说,地铁覆盖之处,皆为融城之所。
丁寒认真研究过地铁规划,发现首期开发的地铁项目,只是庞大地铁项目当中的一个点。严格而言,首期地铁所到之处,还没出过橘城。
地铁的一期工程只是绕着橘城建了一个巨大的地下地铁闭环。二期与三期地铁项目,却已经分别延伸到了潭州的最南端和楚州的最西端。
未来的府南地铁,就是一个井字型的结构。两纵两横的地铁,覆盖了橘、潭、楚三地。
地铁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这也是府南省规划了若干年,一直迟迟不能动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