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工头们愣住了。
“市长,您这是说的什么话?”孙包工头说,“这不是您个人的责任。”
“但我是负责人。”陆沉远说,“我不能让你们白白损失。”
孙包工头看着陆沉远,眼眶有些红:“市长,您这样的干部,现在不多了。”
“少说废话。”陆沉远说,“愿意继续干的,明天就进场。工资按月结,不拖欠。”
“好!”孙包工头第一个表态,“我干!”
其他包工头也纷纷点头。
陆沉远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八百万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但至少能稳住人心。
项目复工的消息传出去后,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市委常委会上,有人明确提出了反对意见。
“陆市长,您这是拆东墙补西墙。”分管城建的副市长说,“停掉其他项目,把钱都投到老城区,其他工作怎么办?”
“其他工作可以缓一缓。”陆沉远说。
“缓一缓?”副市长提高了声音,“办公楼维修是去年就定下的计划,说停就停,让其他部门怎么看?”
“老百姓的房子都没着落,我们有什么资格维修办公楼?”陆沉远针锋相对。
“这是两码事。”
“在我看来是一码事。”陆沉远说,“都是钱,用在哪里,关键看轻重缓急。”
林书记咳嗽了一声:“陆市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方法确实需要商榷。”
“林书记,我承认方法不够完善。”陆沉远说,“但现在没有时间让我完善。老城区的问题拖不起,那些包工头也等不起。”
“可是您这样做,会引起其他方面的不满。”
“我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最后,林书记拍板:“这件事就按陆市长说的办。但陆市长,您要注意方式方法,有些事情要多沟通,多协商。”
“我明白。”
常委会结束后,组织部长把陆沉远叫到一边。
“陆市长,我跟您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组织部长说,“您这个性子,在官场上不好混。”
“我没想混。”陆沉远说。
“您是想做事,这个我理解。”组织部长说,“但您也要学会保护自己。您现在树敌太多了。”
“我没有树敌。”
“您停掉那些项目,不就是得罪人吗?”组织部长说,“那些部门的一把手,都对您有意见。”
“有意见就有意见。”陆沉远说,“只要对得起老百姓,我无所谓。”
组织部长摇了摇头:“年轻人,还是太理想化。”
陆沉远没有反驳。他知道自己的做法不符合官场规则,但他也知道,有些事情必须这样做。
老城区项目复工后,陆沉远几乎每天都去现场。
他要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有一天,他在工地上遇到了一个老熟人。
“陆市长。”那人叫住他。
陆沉远转身,愣了一下:“刘工?”
来人叫刘建国,是当年东江市老城区改造时的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