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问鼎清云科技有限公司 > 224(第1页)

224(第1页)

陆沉远上任市委书记后,立刻重启了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他给省发改委打了十几个电话,终于约到了发改委主任见面。那天他带着所有项目资料去了省城,从早上九点谈到晚上七点,最终拿到了批复。

批复下来的第二天,陆沉远召开全市干部大会,宣布产业园正式开工。他站在主席台上,看着台下几百双眼睛,说得很简单。“这个项目关系到东江市的未来,所有部门必须全力配合。谁拖后腿,就地免职。”

话说得狠,但效果立竿见影。各部门的效率高了起来,原本需要一个月的审批,现在三天就能办完。土地征收的问题也解决了,陆沉远亲自去村里和老百姓谈,承诺给他们最好的补偿方案。

两个月后,产业园一期工程动工。陆沉远每周都要去工地视察,有时候一待就是一整天。秘书小刘跟在后面,看着陆沉远在泥泞的工地里走来走去,鞋子和裤腿都沾满了泥。

“陆书记,您歇会儿吧。”

“不累。”陆沉远说,“这个项目不能出任何差错。”

产业园建设的同时,陆沉远又启动了城市改造工程。东江市的老城区破败不堪,棚户区连片,基础设施老化严重。陆沉远决定用三年时间,把老城区全部改造一遍。

这个决定在市委常委会上引起了争议。

“陆书记,城市改造需要大量资金,市财政负担不起。”常务副市长老张说。

“可以引入社会资本。”陆沉远说,“政府负责规划和监督,开发商负责建设。”

“万一开发商跑路怎么办?”

“那就让他们先交保证金。”陆沉远说,“谁敢跑路,保证金就充公。”

老张还想说什么,但看到陆沉远的眼神,把话咽了回去。他知道陆沉远下定决心的事,谁也劝不动。

城市改造启动后,拆迁成了最大的问题。老城区住着几万户人家,拆迁补偿是个天文数字。而且很多老百姓不愿意搬,他们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对这片土地有感情。

陆沉远没有用强制手段。他让各个街道办事处的干部挨家挨户去谈,了解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补偿方案。有些老人不愿意离开老房子,他就承诺给他们在原址附近安排新房。有些人担心拿不到补偿款,他就让财政局提前打款。

这样做很慢,但效果很好。三个月后,百分之八十的居民签了拆迁协议。剩下的那些钉子户,陆沉远亲自去谈。

有个老头住在一栋危房里,说什么都不肯搬。陆沉远去了三次,每次都坐在老头家里,听他讲过去的故事。第四次去的时候,老头终于松口了。

“陆书记,你是个好官。我签。”

老头颤巍巍地在协议上按了手印。陆沉远握住他的手,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老百姓太容易满足了,只要真心对他们好,他们就愿意相信你。

拆迁工作结束后,老城区改造全面展开。几十个工地同时开工,整个老城区变成了大工地。陆沉远每天都要去巡查,看到哪里有问题就当场解决。

有一次,他发现有个工地偷工减料,钢筋用的不是国标。陆沉远当场叫停了施工,责令开发商整改,并且罚款五百万。

开发商找关系来说情,但陆沉远一个都不见。他在全市干部大会上说:“工程质量就是生命线。谁敢在这上面动手脚,我就让谁倾家荡产。”

这话传出去后,所有开发商都老实了。他们知道陆沉远不是说着玩的。

东江市的变化很快传到了省里。孔涟在省委常委会上表扬了陆沉远,说他是年轻干部的楷模。但李健国的脸色很难看。

会后,李健国把秘书叫来。“去查查陆沉远的底细。他这么大的动作,钱从哪里来的?”

秘书去查了一圈,发现陆沉远的项目资金来源都很清楚,没有任何问题。但李健国还是不放心。他觉得陆沉远背后肯定有人,不然不可能这么顺。

与此同时,陆沉远的事迹传到了京城。

京城某个高档会所里,几个中年男人坐在一起喝茶。其中一个姓赵的男人放下茶杯,冷笑道:“陆家捧的那个人,现在挺风光啊,那小子该不会是陆知心的姘头吧。”

“可不是吗。”另一个姓钱的男人说,“才二十八岁就当上市委书记,还搞了这么多大项目。陆家是想让他出头吧。”

“陆家树大招风,迟早要出事。”姓赵的男人说,“这个陆沉远就是个突破口。”

“你想怎么做?”

“让人去东江市查查,他的项目肯定有问题。”姓赵的男人说,“只要找到把柄,就能把他拉下来。到时候陆家的脸面也丢尽了。”

几个人低声商量了一会儿,最后定了计划。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