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问鼎清云科技有限公司 > 217(第1页)

217(第1页)

从市政府大楼走出来,陆沉远没有立刻上车。他站在台阶上,抬头看了一眼那片灰蒙蒙的天空。冷风吹过,卷起几片落叶,也吹散了他眉宇间最后一丝紧绷。他知道,刚才在会议室里那番近乎“自杀式”的摊牌,只是这场战争的序幕。真正的较量,从张副部长转身离开的那一刻,才刚刚开始。

他没有赢,只是暂时没有输。他将一张巨大的、盘根错节的网撕开了一个口子,但网里的毒蜘蛛们,正在酝酿着最凶狠的反扑。

果然,反击来得比预想中更快。

当天下午,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内部消息”。几家看似无足轻重的地方论坛和自媒体公众号,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布了文章,标题大同小异:《年轻干部为求上位,不惜绑架城市发展?》、《揭秘云龙河项目背后的“政绩”冲动》、《一个区长的“豪赌”:谁为东江市的停滞买单?》。

文章内容避重就轻,绝口不提泰和投资与官商勾结,而是将矛头精准地对准了陆沉远。它们将陆沉远塑造成一个急于求成、好大喜功的野心家,指责他为了个人的政治前途,不惜夸大项目前景,激进推动拆迁,导致大量企业经营困难,并且在土地拍卖问题上独断专行,与市委领导产生严重分歧。文章还“不经意”地提到,陆沉远即将上任老城区区长,这次的“发难”,不过是为了在新岗位上树立权威而采取的极端手段。

这些文章用词巧妙,夹杂着一些似是而非的“项目内幕”,很容易误导不明真相的群众。一时间,舆论的风向开始变得诡异起来。

“这是他们的常规操作了。”南婉在电话里的声音很冷静,“先用舆论把你污名化,把水搅浑。当所有人都开始质疑你的人品和动机时,你所说的‘真相’也就没人信了。林正风和张副部长背后,有非常专业的公关团队。”

“我明白。”陆沉远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窗外车水马龙,“帮我查一下这些自媒体的资金来源。另外,把我们之前准备好的关于云龙河项目治理前后环境对比、居民满意度调查的数据,也找个可靠的渠道放出去。他们要打舆论战,我们就陪他们打。”

“好。不过,你要小心来自官方的压力。”南婉提醒道,“张副部长在部委里能量很大,他不会只用这种上不了台面的手段。”

南婉一语成谶。第二天一早,一份来自国家环保部的督办函就发到了省里,并以加急的形式转发至东江市。督办函措辞严厉,指出“有举报称”东江市云龙河项目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数据造假”、“二次污染”等问题,要求东江市立刻暂停项目一切相关建设与土地出让活动,接受环保部调查组的全面核查。

这无疑是一记釜底抽薪的狠招。云龙河项目是陆沉远一切工作的基石,一旦项目被叫停,他之前所有的努力和辩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更重要的是,项目停摆一天,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维稳压力,这个责任,最终还是要他来背。

林正风立刻借题发挥,连夜召开市委常委会。会上,他痛心疾首地表示,正是因为个别同志的“冒进”和“不顾大局”,才导致了如今被动的局面,让东江市的工作受到了国家部委的点名批评。他提议,在接受调查期间,暂停陆沉远在云龙河项目中的一切职务,由一位副市长来专门负责对接环保部的调查组。

这个提议,几乎就是要将陆沉远彻底架空。

会议室里气氛压抑,所有人都清楚这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就在林正风即将推动投票表决时,省委书记的秘书长亲自打来了电话,只有短短几句话:“省委的意见是,谁负责的项目,谁就应该负责到底。环保部的调查,正好可以还清白者一个清白。东江市委要相信自己的同志,不要自乱阵脚。”

电话开着免提,每一个字都清晰地敲在众人心上。林正风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最终只能悻悻地宣布散会。

陆沉远知道,这是省委书记在保他。但他也明白,这种保护是有限度的。他必须在调查组面前,证明自己的清白,证明云龙河项目无可指摘。

三天后,环保部的调查组和省纪委的专案组几乎同时抵达了东江。

一时间,这座沿海城市风声鹤唳。所有与云龙河项目、与泰和投资有关的部门和个人,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陆沉远的生活变得异常忙碌。白天,他要全力配合环保部的调查,带着他们在项目现场一遍遍地勘查,提供成吨的文件和数据。晚上,他则要和秦峥律师、南婉碰头,梳理省纪委专案组那边的线索。

好消息是,孔胜在被关押了近一周后,终于被无罪释放。市纪委认定,李明的举报存在诬告陷害情节,其证词不予采信。孔胜虽然有违规获取信息的行为,但鉴于其动机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且未造成实质性危害,最终只给了他一个党内警告处分。

陆沉远亲自去接的孔胜。这个平日里不着调的家伙,眼圈通红,见到陆沉远的第一句话就是:“老陆,我对不起你。”

“说什么傻话。”陆沉远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人扶上车,“是我该谢谢你。没有你,我拿不到关键的证据。好好休息两天,回来还有硬仗要打。”

孔胜的归来,让陆沉远团队的士气为之一振。但他们面临的挑战,却越来越严峻。

张副部长和他的网络显然没有坐以待毙。省纪委的调查开始遇到巨大的阻力。一些关键证人突然“失联”,或者改口翻供。泰和投资的账目做得天衣无缝,几家核心的空壳公司在调查开始前就已申请破产清算,所有痕迹都被抹得干干净净。张宏远更是早就以“海外考察”的名义出了国,不知所踪。

调查似乎陷入了僵局。

林正风也仿佛从最初的惊慌中缓了过来,开始在各种场合暗示,所谓的“官商勾结”可能只是一场误会,是某些干部为了个人目的制造的“噱头”。

局势,似乎又在向不利于陆沉远的方向倾斜。

这天深夜,陆沉远接到南婉的紧急电话。

“沉远,环保部的调查组里有他们的人。”南婉的声音带着一丝急促,“组长叫王宗明,五年前,他负责的一个项目曾经得到过张副部长的关照。我查到,他女儿去年出国留学的所有费用,都是由一家湘江的基金会赞助的,而那家基金会,和泰和投资背后的资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陆沉远的心沉了下去。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如果调查组本身就不公正,那他们无论如何努力,最终得到的都会是一个预设好的、有罪的结论。

“他们想做什么?”陆沉远问。

“栽赃。”南婉说,“我安插在项目施工方的人传来消息,今天下午,有几个自称是调查组顾问的专家,在没人陪同的情况下,去了云龙河上游的一段底泥封存区。我怀疑,他们可能会在样本上做手脚,伪造二次污染的证据。”

底泥封存区,是治理工程中最关键也最脆弱的一环。那里封存着从河道里挖出来的重金属污染物,一旦被破坏或者被“证实”存在泄漏,整个云龙-河治理工程的成果就会被全盘否定,陆沉远将背上渎职和环境污染的巨大罪名,永无翻身之日。

“他们现在在哪?”陆沉远猛地站起身。

“应该还在现场。”

“把定位发给我。”陆沉远抓起外套就往外冲,“另外,立刻匿名向省纪委专案组举报,就说环保部调查组有人涉嫌收受贿赂,意图伪造证据。不管真假,先拖住他们!”

挂断电话,陆沉远驱车如风,冲入沉沉的夜色之中。车窗外,东江市的霓虹一闪而过,显得迷离而不真切。他知道,今晚,他要去抓一个“鬼”。而这一趟,很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但他必须去。因为在那片黑暗的封存区里,埋葬的不仅仅是污染物,更是东江市的未来,和他作为一个官员,最后的底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