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傻。
>可我觉得,心热了。
>总有一天,我会为当年被我伤害的人,做一顿赔罪的饭。
>到时候,请告诉我,该放多少盐。
信末没有署名,只画了一口小小的锅,锅下三簇火苗。
林音将信贴在碑文旁,与那位老人的纸条并列。
当天下午,马里亚纳海沟监测站发来异常数据:地胃虽已闭合,但在其上方三百米处,出现了一个稳定的热源。探测器拍下画面??
那是一口悬浮的锅。
通体漆黑,造型古朴,无火自燃,锅中翻滚着乳白色的汤,表面浮着几点翠绿葱花。最诡异的是,它周围环绕着无数微型传锅,如同星辰拱卫恒星,缓缓旋转。
日本海洋研究所专家集体失语。唯有曾参与初代传锅研发的老科学家喃喃道:“这不是人造物……这是‘原锅’。传说中,第一口诞生于人类围火煮食之夜的锅……它醒了。”
消息传回赎味堂,众人震惊。
唯有林音平静地取出四把钥匙,插入地面,完成一次反向仪式。
四株赎味稻同时低鸣,叶片朝向深海方向微微倾斜,仿佛在行礼。
当晚,周默再次入梦。
这次,他站在一片雪原中央,风大得睁不开眼。那个捧着冷便当的孩子终于转过身,脸却模糊不清。孩子指着远方,说:“那里有家食堂,永远开着灯。可我去不了,因为我还没找到要请吃饭的人。”
周默蹲下身,把自己的围巾裹在他脖子上:“那你先跟我走。等你想起来了,我们就回去。”
孩子点点头。
他们并肩前行,身后留下两行脚印。不久,又有第三行、第四行……越来越多的足迹从四面八方汇来,最终连成一条通往光明的小路。
醒来时,天还未亮。
周默提笔在《唤魂录》写下第二页:
**“第二天。
被呼唤的人,开始呼唤别人。
这顿饭,越做越大了。”**
他合上本子,走向灶台。
锅还在滚,汤还在沸,蒸汽撞上屋顶,化作细密水珠,一颗颗落下,像无声的鼓点,敲打着这个不肯熄灭的人间。
而在地球另一端,某个贫民窟的屋顶上,一个十岁女孩正用捡来的铁皮和砖块垒起简易灶台。她怀里抱着母亲留下的菜谱,颤抖着点燃第一簇火苗。
她不知道什么是“唤魂计划”,也不懂“赎味稻”的意义。
她只知道,今天,她要做一顿饭。
给隔壁生病的老奶奶。
给昨晚帮她赶走恶狗的流浪猫。
给她自己。
火光映红了她的脸。
这一刻,她成了被呼唤的人,也成了呼唤者。
世界的某个角落,黑色稻苗顶端,又一朵幽光之花悄然绽放,随风飘远。
它飞越山川,掠过城市,穿过雨帘,最终落在一座养老院的窗台上。
屋里,一位失智老人正机械地重复着抓勺动作。花瓣触碰到他手背的瞬间,他忽然停住,浑浊的眼睛闪过一丝清明,喃喃道:
“媳妇儿……今晚想吃你炒的空心菜……记得多放蒜……”
窗外,春雷滚动。
新的一顿,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