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陆器状态正常,距离月面800米,下降速率18米秒。”
“开启避障模式!”吴浩下令。
AI立即识别出前方存在直径约40米的隐蔽陨坑,边缘布满碎石。系统自动调整航向,向东南侧平坦区域平移300米。
“高度500米,速度12米秒。”
“高度300米,速度8米秒。”
“高度100米,速度4米秒。”
此时,一台姿控发动机突然报警??氧化剂阀门反馈信号丢失。
“切换备用阀!”吴浩吼道。
控制系统毫秒级响应,冗余通道接管。推力重新平衡,姿态未受影响。
“高度50米,速度2米秒。”
“高度30米,速度1米秒。”
“接触!”
一声轻响,仿佛一颗露珠落在金属叶上。
“报告!行者一号已成功着陆于月球正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边缘预定坐标,三足支架完好,姿态水平偏差小于0。5度!”
指挥大厅沸腾了。
国旗展开,掌声雷动,泪水滑落。有人跪地祈祷,有人仰头闭目,更多人齐声高喊:“成了!真的成了!”
吴浩站在中央,双手撑在控制台上,指节发白。他没有欢呼,只是反复确认遥测数据:舱体密封性良好,能源系统输出稳定,通信链路畅通。
直到听见李锐的声音从月球传来:“这里是行者一号。我们代表十四亿人,踏上这片土地。脚下是月壤,头顶是银河。这一刻,不属于某个国家,而属于整个人类文明。”
吴浩终于抬起头,望向窗外夜空中的明月。
它不再遥远,不再神秘,而是一个可以抵达的地方。
三天后,李锐穿着厚重的登月服,踩下了中国人第一个月面脚印。他弯腰抓起一把灰黑色土壤,放入标本袋,标签上写着:“LMS-001,采样时间:UTC+810:23,地点:静海之畔。”
回到地球后,这份样本被送入中科院月球研究中心。科学家们从中发现了微量水合矿物结晶,以及一种前所未见的硅酸盐晶体结构,命名为“星尘辉石”,以纪念那只最早踏上月球的生命。
而吴浩,在任务结束后第七天,走进了一间安静的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幅画:一只猕猴站在月球岩石上,身后是中国月球基地的雏形,天空中悬挂着地球。
会议桌对面坐着军方代表、科工局领导与审计组成员。
“关于北光机电事件的责任追究,请您陈述意见。”主持人说道。
吴浩站起身,声音平静却有力:“我建议,对涉事企业永久列入军工黑名单,法人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建立‘双盲审查制度’??所有关键部件必须由两家独立机构分别检测,结果一致方可验收。”
他顿了顿,继续道:“此外,我希望设立‘星尘奖’,专门奖励在极端环境下坚持质量底线的技术人员。不是表彰成功,而是铭记那些默默守住红线的人。”
全场沉默片刻,随后响起掌声。
一个月后,中国宣布启动“广寒工程”??十年内建成可持续驻留的月球科研站。首批建筑材料将于明年由智能机器人先行部署。
而在戈壁深处的心月狐基地,新的火箭正在总装厂房竖立。它的名字叫“建木十一号”,目标是火星。
吴浩站在发射塔下,仰望星空。
他知道,星辰之路永无尽头。
而他们,不过是第一批点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