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华娱从洪世贤开始免费阅读无弹窗 > 第665章 拙劣的祁老厅啊(第2页)

第665章 拙劣的祁老厅啊(第2页)

“这是……呼吸控制?”一位民族音乐专家惊呼,“有人在用气息调节共鸣!”

随即,AI根据历代文献记载和同类乐器对比,生成了一段两分钟的模拟演奏曲。旋律凄厉悠远,宛如江面上孤舟渔夫对着寒月哀歌。

“赫哲人称这种曲子为‘江魂调’。”林浩然轻声道,“传说只有亡灵渡江之夜才会响起。没想到,今天我们让它复活了。”

这段音频被命名为HLJ-KH-001,列入国家语音基因库永久收藏。更令人振奋的是,黑龙江同江市一位七十岁的赫哲老人看到新闻后主动联系项目组,表示自己年轻时学过口簧吹奏,虽已三十年未碰,但仍记得基本技法。团队立即赶赴当地,三天内完成全套教学录像与口述史采集。

“我不是艺术家。”老人抚摸着复制品口簧,眼中含泪,“我只是不想让祖宗的东西,断在我这一代。”

五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回信抵达。信中明确表示,将在下届世界文化多样性论坛上设立特别议程,讨论林浩然提出的“普通人语言遗产认证”机制可行性,并邀请他作为主旨发言人出席巴黎会议。

赵明远拿着文件走进办公室时,林浩然正在调试一台新到的便携式录音设备。他听完消息,只点了点头:“告诉他们,我愿意去。但我有个条件??发言时间不要安排在白天,我要晚上讲。”

“为什么?”

“因为最好的故事,都是夜里讲的。”他笑了笑,“而且,我想让全世界听见中国深夜的声音。”

筹备期间,项目组迎来一次意外访客。一名身穿藏青色中山装的老者独自来到档案馆,自称姓陈,来自福建漳州,是一名退休语文教师。他带来一只樟木盒子,里面装着十几盘上世纪六十年代录制的闽南语评书磁带,内容全是《三国演义》地方化改编版本,其中夹杂大量俚语、谚语和民间典故。

“这是我师父留下的。”老人声音沙哑,“他是当年漳州城最有名的讲古人,能连讲九十天不重样。文革时被迫停演,这些东西一直藏在床底下。现在他走了,我也老了,不能再让它烂在家里。”

林浩然亲自接待了他,并当场启动紧急修复程序。技术人员发现,部分磁带因潮湿已严重粘连,常规手段无法读取。最终采用低温剥离配合纳米级音频提取技术,才勉强抢救出约百分之六十的内容。

其中一段《关云长单刀赴会》尤为珍贵??讲述者巧妙融入闽南商帮伦理观,将关羽塑造成“守信如金”的典范,每一句台词都嵌着一句本地俗语:“人无信不立,厝无柱会倒”“酒桌上的诺言,比契纸还重”。

“这才是真正的本土化。”林浩然感慨,“不是翻译,是重生。”

他决定以这批资料为基础,发起“城市记忆补录计划”,重点采集各大城市中即将消失的街头叙事传统:北京胡同里的评书摊、成都茶馆的散打评书、广州骑楼下的粤语讲古、西安城墙根的秦腔说史……

“我们总以为濒危语言只存在于偏远山村。”他对团队说,“其实城市的方言生态更脆弱。高楼大厦建起来的同时,那些坐在树荫下讲故事的声音,正在一点点消失。”

七月,伊犁草原再次燃起篝火。这一次,不仅是科尔沁牧民,周边五个旗县的蒙古族青年都自发赶来,参加第二届“百人说书大会”。其其格牵头成立了“草原声音合作社”,成员包括牧民、教师、大学生、返乡创业者,共同目标是将胡仁?乌力格尔打造成可传承、可传播、可盈利的文化品牌。

他们推出了第一张专辑《英雄归来》,全部由非专业说书人演唱,背景配乐使用AI还原的传统乐器合奏。上线两周,销量突破八万张,收入全部用于资助草原儿童学习母语。

更令人惊喜的是,一位在深圳做程序员的蒙古族青年辞职返乡,开发了一款名为“乌力格尔星球”的APP,用户可以用手机录制自己的说书片段,系统自动评分并推荐优秀作品登上公共频道。短短一个月,注册用户超四万人,最年长的投稿者九十一岁,最小的仅六岁。

“我以前觉得说书是老掉牙的东西。”那位程序员在接受采访时说,“直到有一天我给孩子放爷爷的录音,他居然跟着哼了起来。那一刻我知道,有些血脉,是代码改不了的。”

秋天到来时,林浩然启程前往巴黎。出发前夜,他最后一次巡视档案馆。所有设备运转正常,数据备份已完成三级冗余存储,新一批“声音种子盒”正在装车,即将送往西藏那曲、四川凉山、吉林延边等地。

他在M-07柜前停下,取出一张全新的存储卡,贴上标签:PARIS-UNESCO-2025-10-15。这不是为了记录演讲内容,而是象征性地代表一种承诺??无论走得多远,他带回的每一个字,都将归还给土地。

飞机穿越云层时,他戴上耳机,播放了一段私人收藏的音频:青海扎西老人在雪地中唱完《牧魂曲》后,轻轻说了句什么。起初无人听懂,后来经AI增强分析才发现,那是安多藏语中最古老的一种祝福语,意思是:

“愿你的耳朵,永远属于大地。”

抵达巴黎当晚,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楼外点亮了金色灯光,巨幅屏幕上滚动播放“语言方舟”项目的宣传片。各国代表陆续入场,会场安静下来。

林浩然走上讲台,没有西装领带,只穿一件素色棉麻衬衫。他按下播放键,全场骤然陷入黑暗。

第一段声音响起??是海南黎族奶奶哼唱的织锦口诀,缓慢、温柔,像针线穿梭于布面。

接着是内蒙古其其格弹奏的牛皮琴,苍茫辽阔,如风掠草原。

然后是贵州阿?教孩子们念苗语儿歌,清脆稚嫩,充满希望。

最后,是一片寂静中的呼吸声,来自浙江那位阿尔茨海默症老教师,在录音结束前轻轻说出的一句话: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