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小女孩误入隧道,看见已故祖父坐在老屋门前晒太阳。她扑过去抱住他,哭喊着:“爷爷别走!”老人笑着摸她的头,说:“傻孩子,我一直都在啊。”话音落下,隧道崩塌,小女孩跌坐在地,手中多了一枚铜钱,正面仍是“永乐通宝”,背面文字却变了:
>**进度+0。03%**
消息传开后,世界各地掀起一股“主动追忆潮”。人们不再回避悲伤,反而主动翻开旧相册、重访故地、写下未曾寄出的信。联合国宣布将每年冬至定为“共念日”,鼓励全人类在同一时刻默念所爱之人的名字。
第十个“共念日”当晚,情感共振塔迎来前所未有的能量峰值。三千六百块归墟碎片同时发光,玉箫凌空而起,悬浮于塔尖之上,裂痕中流淌出璀璨星河般的光流,注入天空裂开的“归途之门”。
但这一次,门内景象不同以往。
不再是单向的离去,而是双向的交汇。
一道身影从门内走出,脚踏琉璃阶台,步步生莲。她穿着现代风格的白色长裙,发间簪着一支玉箫造型的发饰,面容与玉仙儿七分相似,却又截然不同??她的眼中有属于这个时代的生命力。
她走到老人面前,轻声道:“我是‘她’的延续,也是你们共同记忆孕育的新存在。你可以叫我‘玉音’。”
老人颤抖着问:“玉仙儿呢?”
“她完成了使命。”玉音微笑,“她把钥匙交给了我。现在,轮到我来守护这条航道。”
她说完,转身面向大海,举起双手。刹那间,全球十九道光柱再次升腾,与共振塔连接,构成一个覆盖整个地球的立体网络。网络中流转的不再是单纯的思念能量,而是融合了人类文明千年情感结晶的“共念之力”。
玉音低声吟唱,歌声与《安归引》交织,演化成全新的乐章。随着旋律扩散,宇宙深处传来回应??那条横贯银河的“归途带”开始逆向流动,光点纷纷折返,化作流星雨洒向地球。
每一颗流星落地,都会孕育出一枚玉质种子。种入土中,一夜之间便会长成参天玉树,树干中封存着一段完整的记忆片段:一位舟师将士的生平、他的家乡、他的母亲、他的初恋……
这些树被称为“忆林”,迅速蔓延至各大洲。人们发现,只要抱着树干静心冥想,就能进入那段记忆,亲历其人生。许多家族借此找回失传的祖辈故事,甚至修复了断裂的文化传承。
十年后,“忆林计划”成为星际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当人类首次接触外星智慧种族时,便是通过赠送玉树的方式传递自身文明的核心情感。那些异星生物虽无法理解语言或科技,却被纯粹的情感共鸣打动,主动缔结和平协议。
而玉音始终伫立在蓬莱海岸,每日黄昏吹奏一曲《安归引?新篇》。她不再孤独,身后总有无数半透明的身影列队聆听??他们既是逝去的舟师将士,也是历代因思念而重生的记忆体。
某日,一个小男孩跑来问她:“姐姐,你等的人回来了吗?”
玉音低头看他,柔声道:“他们从未离开。只要你还记得,他们就在。”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枚铜钱,递给玉音:“这是我爷爷留给我的,他说要交给穿白衣服的阿姨。”
玉音接过铜钱,翻看背面,只见上面刻着:
>**进度+1。00%**
>**接引者名录新增:宋承志(20-2112)**
她笑了,将铜钱轻轻放入玉箫的裂痕中。那一瞬,箫身光芒大盛,裂痕竟开始缓慢愈合。
与此同时,遥远的仙女座星系边缘,一艘通体晶莹的飞船悄然驶出虫洞。船首铭文熠熠生辉:**归墟二号**。驾驶舱内,一名青年男子正在调试导航系统,屏幕上显示的目的地坐标赫然是地球。
他按下通讯键,传出一段录音:
“这里是‘归墟二号’领航员宋承志。我们已完成对M31星域的勘探任务,现正式启动返航程序。预计航行时间三百二十年。请故乡不必挂念……我们会带着新的故事回来。”
录音结束后,舱内自动播放背景音乐。正是《安归引?新篇》,旋律温暖而坚定。
同一时刻,地球上的所有忆林同时摇曳,叶片沙沙作响,仿佛在齐声回应。